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探索农村“三资”治理新路径
2021-09-28 08:02:00  作者:王永学  来源:新华日报

乡村振兴,本质是农村基层发展问题,而发展的要素关键在于资金、资产和资源。早在2010年,张家港市就推出了“网上村委会”,按照“制度+科技”的理念探索“三资”治理有效路径。2020年初,基于业务融合、监管贯通需求,张家港市着眼系统集成,引入云计算技术,通过监督内嵌,创新打造“四网融合”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平台,有效实现了监督效能的跃升,为护航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全要素数字化管理让“三资”底数更清。在深化“三资”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治理实践中,实行数字化管理日趋成为规范“三资”运行的主要实现路径。从纸质账册到电子记账,从线下查账到云上监督,数字化不仅为“三资”监管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分析决策打开了想象空间。针对平台运转和数字应用对底层数据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的高度依赖,张家港市在平台建设之初对所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对每一笔资产、每一组数据进行溯源,全面清理账实不符、弄虚作假等问题。统一录入标准,根据资产类型实行编号管理,建立格式化资产卡片,对数据进行留痕处理,确保不可篡改、便于追溯。全市17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计259亿元总资产全部进入系统,农村集体“三资”贴上了“数字证照”。

全流程信息化控制让制度执行更实。基层治理重在落实,在于有具体明确的操作制度和推动制度有效落地的工作举措。为此,张家港市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并结合“四网融合”后平台的开发制定33项配套管理制度。制度为框架,平台为媒介,整合后的平台既是“三资”业务操作平台,又是日常监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业务操作和线上监管的每一步流程都充分体现精细化管理各项制度要求,在预警中心实时呈现制度执行的可视化效果。资产管理方面,资产交易信息、合同信息、应收款信息前后衔接并互相关联,根据信息录入情况,由系统自动生成资产闲置、未线上交易、低于指导价、超长期合同、应收款逾期等预警。资金管理方面,全面对接银行支付系统,对科目外支出、支付要素不全、支付单位不符、审批手续不全、现金结算等情况予以退回并触发预警。平台运行一年以来,共触发各类有效预警4120个,已完成整改3878个,动态整改率94.1%。

全覆盖智慧化监督让问题发现更准。平台在开发之初就引入了嵌入式、伴随式、模型化等监督理念,基于底层数据的格式化录入,使平台录入的数据能够得到充分应用,赋予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一方面,平台设置了14个预警项,聚焦收支两端,对重大风险和易发多发问题实行重点监督,通过线上预警、线下核查的方式提高问题线索发现率。今年7月,张家港市纪委监委在对系统触发的122笔应收款逾期预警进行集中核查过程中,发现29笔历史陈欠问题被确定为坏账,经会商研判,由派出监察员办公室牵头镇纪委作为问题线索开展调查处置,截至目前已立案8人,挽回损失1100余万元。另一方面,平台支持分科目检索,可针对29个收入项、59个支出项单独建立监督模型,通过碰撞比对实施精准监督。今年5月以来,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开展小切口专项监督,发现职务侵占、挥霍浪费、利用职务影响帮助亲属推销金融产品等问题线索32条,截至目前党纪政务立案7人。

全领域体系化治理让协同效果更好。改革系统集成、监督协同高效,大数据的去中心化功能,将更多的治理主体参与监管变成现实,进一步优化了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监督推动、农经部门职能监管、村务自我管理新局面。一方面,各类大数据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贯通“四项监督”提供更精准抓手,线上交易、线上公开、线上管理,有效打破了传统乡村社会藩篱,解决了难以监管的难题。另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提供治理事务技术载体和治理大数据资源支撑,将监督平台部分权限向村务监督委员会开放,实时监督农村“三资”运转情况;将监督平台与微信小程序对接,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实现“码上监督”“链上治廉”,真正实现了村社自我治理。自平台推广使用以来,涉及农村干部信访举报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至今下降41.1%。

(作者为张家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