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最新推荐 > 正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
2021-11-09 09:08:00  作者:徐康宁  来源:新华日报

开栏的话: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促进共同富裕,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体现了对新发展阶段内在要求和人民需求的精准把握。本期起,“新论”开设“在促进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做示范”专栏,就共同富裕的内涵、如何积极探索富有江苏特色的实现路径等理论热点,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分享精彩观点,敬请关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节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历史性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推动共同富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使全体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这是共产党事业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共产党宣言》开天辟地向世人描绘了一幅消灭天下剥削、无产者获得整个世界的美好画卷,提出要在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国家实现城乡对立逐步消灭、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免费教育等目标。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将为全体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党的宗旨,并为此开展了长达数十年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迅速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确定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目的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长期存在的缺吃少穿的问题。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我国居民生活有显著改善,公共教育医疗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再加上“左”倾路线的干扰,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生活总体上仅能维持基本温饱的水平,物质上还没有摆脱短缺和贫困。改革开放后,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从制度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明确提出人民群众生活实现“小康”的发展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巨大飞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居民收入水平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提升最快的发展阶段,逐步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加以紧密结合,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科学判断,从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上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完成了重大理论创新。富裕就是美好生活的核心内涵,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是要使全体人民而不是少部分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加以具体化,提出明确的时间进程表,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要建设的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方向,共同富裕根本性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突出,具体措施更加有力务实,经过八年的持续奋斗,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这充分说明新时代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上把握共同富裕的发展规律。

促进人民生活富裕,是现代化国家的一个社会标志,是发达社会和落后社会的重要区别。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经历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后,世界上有部分国家进入到现代化的阶段,民众生活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准。这些国家迈进现代化社会,实现了物质产品丰裕化,常常有着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时代造化。有的国家地广人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发展经济的特殊有利条件。有的国家较早地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实现了工业化,并通过建立殖民地和利用殖民地资源与劳动力发展本国经济。当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部分国家步入现代化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值得我们长期学习的地方。但是,即便是在这些发达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解决的难题,并因此而引发很多社会矛盾。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劳动者收入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资本收益增长的速度,劳动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所以,前些年《21世纪资本论》一经出版,立刻在西方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国家,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完全靠自己力量建设的大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将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首创,将使世界上现代化人口增加一倍以上。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崭新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核心内容。中国在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上实现共同富裕,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升级版”,就是通过中国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预计到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大国能够产生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现代化国家。中国正在建设的以共同富裕为特征的现代化事业,不仅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且也关系到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前程。

由于发展的起点不同,我们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万美元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最发达的国家之间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富裕程度还不充分,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开展伟大实践,在共同富裕上迈出坚实步伐,完全可以实现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全体人民实际生活福利标准更高的目标,从而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在规模上还偏小,橄榄型社会结构尚未形成,这也预示着朝这方面努力有很大的潜力。同时,我国在公共产品和社会福利建设以及政府“兜底”救助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显示出制度的优势,能够创造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万美元水平下促进共同富裕更为显著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作出精辟概括,他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伟大实践,使共同富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中呈现出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富有时代特征。可以说,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应当在学习领会中不断加深认识,努力探索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为南通大学特聘教授、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