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新起点上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健康江苏
2021-11-30 09:08:00  作者:谭颖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做好卫生健康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事关人民群众享有现代化高品质生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推进健康江苏建设,积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79.1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列全国前列,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健康基础。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省83万医卫人员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义无反顾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聚焦“人民生活品质”“共同富裕水平”两个明显提升,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要求健康江苏建设更高质量惠及全体人民,为未来五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刻领悟、准确把握“两个确立”伟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新征程新的光荣使命,科学定位、勇毅前行,努力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到2025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接近80岁,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彰显江苏担当。

奋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预防为主、医防融合、平战结合、联防联控”,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健全稳定增长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保障机制,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从本质上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落细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坚决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奋力推进健康江苏十大行动,建设人民满意的健康家园。坚持预防为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积极协调推进健康江苏建设行动,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动员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各方共同参与、共建共享。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提升健康教育水平,把群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固化下来。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切实降低重大疾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强化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开展健康城市、健康镇村创建活动,着力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为全省人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奋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聚焦建高峰,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工程,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补齐重点专科领域短板,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多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学科、专科,建设更多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高水平医院,使大部分疑难危重病在区域内得到解决。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保持县域综合服务能力领先优势,加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社区医院建设,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减少群众跨区域就医,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奋力建设中医药强省,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中医药服务传承创新行动,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打造全国示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一流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设全国领先的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支持江苏地方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布局建设一批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临床医学创新中心。强化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艺传承,建设一批国医大师、名中医和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坊)。组织实施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重点人才培育工程,打造全国中医药行业领军人才。

奋力深化改革,激发事业发展活力。坚持“三医联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强化医联体网格化布局,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建立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提高群众基层首诊率。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运营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加强短缺药品储备,保障药品临床供应。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着力推进“互联网+监管”。推动建立以合理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实行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积极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有效发挥政策协同叠加效应。

奋力服务“一老一小”,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围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全面实施三孩生育政策,落实完善配套支持措施,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生育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扩大妇幼健康资源供给,提升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能力,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建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建设。深化医养结合,增加居家、社区、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推动老年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和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服务发展,增进老年人健康福祉。

奋力建强卫生科技和人才队伍,厚植发展新优势。坚持人才和科技优先,聚力高层次卫生科技平台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教研协同,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医学创新和人才建设新高地。加大跨单位、跨部门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培育、引进后备院士和关键技术领域医疗卫生重点人才。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增强基层岗位吸引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大需求,打造国内领先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加速提升我省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

(作者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