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速递
手中握有权力的领导干部如果背离初心,会造成很坏影响。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讲,恪守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既要搞清楚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又要搞清楚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还要处理好权力和亲情、友情的关系。
李君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教授)
党内政治文化和政治文化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党内很多思想文化层面的东西都是从整个社会、国家的政治文化中传输、影响到党内来的;而党内政治文化也会影响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党内政治文化和整个政治文化在权力这个核心点上是共通的。
李忠杰(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
——摘自专家在10月17日举办的第九届江苏党的建设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近年来大家都谈“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这当然是很好的。但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农村的垃圾进城之后对我们县城的垃圾填埋场造成巨大的压力,这些问题都要提前谋划,做好准备。
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消费已成为江苏第一拉动力,要抓住国内消费需求这个最大拉动力,把率先建成消费型社会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在消费型社会建设路径方面探索和创新,为我国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作出贡献。
沈 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摘自专家在10月18日由省社科联和盐城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2020年度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上的发言
文化也是一个动词。不仅是与“质”相对应的“文”,更重要的是“化”,即自化、化人、化天下。“文化”即由文而化,即治理,所谓人文化成。作为一种治理,“文化”的要义是“治心”,文化治理,就是由治心而治世。
樊和平(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有文化的张力,而长三角是最具文化产业基础的区域。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要促进长三角文化产业特色资源之间的互动。
陈 健(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摘自专家在10月20日由长三角三省一市社科联共同举办、江苏省社科联承办的第二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按照区域城市概念,“苏南模式”板块主要是指苏-锡-常-通,这是江苏与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区域。如果将这一长三角“C位”中的“C位”板块打造成新时代新发展新格局中的“新苏南模式”,无疑对江苏、对长三角乃至于对全国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何建华(上海市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中”字形格局下,苏北、苏中发力总部经济具有较大的后发优势。其一是在各类专业性总部经济中,苏北、苏中可以依照产业发展规律,充分放大“双迁模式”下的市场化效应,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总部经济和工厂经济基地;其二是苏北、苏中可以利用江苏在“北张”环节的通道优势,放大其在江苏专业性总部经济与北方工厂经济基地联系纽带中的二传手功能。
吴福象(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教授)
——摘自专家在10月23日由江苏省社科联与南通大学联合主办的青年智库学者沙龙“江苏跨江融合发展与省内全域一体化”专场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