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的大运河文化最丰富,江苏的大运河城市最值得流连。其中自然包括清江浦在内的千百年来大运河滋养的“运河之都”淮安。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在如今也是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清江浦区要抓住这一文化优势和发展机遇,增强文化自信、发掘文化价值,展现大运河文化带独特魅力。大运河起源自江苏,在国家力量的介入下,通过不同方向与全国运河水道相联通,把江苏运河放大为中国大运河,使得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相连通,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相连通,放大了江苏特色和江苏效应,拓展了江苏文化创新的来源,丰富了江苏的文化成就。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日期:2021-05-12 09:37:00
-
”明代诗人方尚祖的一句诗道尽了清江浦历史上的繁华盛景。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大运河孕育了清江浦悠久的辉煌历史、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近年来,清江浦区积极抢抓中央和省市委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文章,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力量。通过里运河文化长廊串联起清晏园、清江浦记忆馆、清江浦楼等重点景区,以及散布其间的几十处名人故居、名胜古迹、宗教遗迹、古巷民居,讲好清江浦故事、树好清江浦形象。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日期:2021-05-12 09:29:00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的“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均是从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角度,对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提出了新要求。从权力制约和监督视域分析,即:建立健全以权力制约和监督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周斌日期:2021-04-20 08:59:00
-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 》一文中谈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 “要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 ‘小兄弟’ ,坚决杜绝低俗的投桃报李的行为” “有的领导干部跌入腐败犯罪的泥坑,原因就是交友不慎。来源:新华日报作者:王洪伟日期:2021-04-20 08:59:00
-
近年来,泰兴市元竹镇围绕乡村善治这一目标,将全镇划分为34个大网格、 261个小网格,创新推出“网事网议”平台, “把网格里的事,交给网格里的人讨论,最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元竹镇搭建的新平台有效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对当前乡村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引领意义。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周伟日期:2021-04-20 08:53:00
-
“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坚持创新”列为未来五年十二项重要领域工作的首位,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是科技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前提条件。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江苏如何破解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瓶颈,依托科技塑造发展新优势?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白俊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关键技术“卡脖子”是导致江苏创新创业领域“有高原、缺高峰”的核心症结所在。这就需要政府在“十四五”时期着力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江苏的民营企业推向全国和世界,加快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的一流企业。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日期:2021-04-20 08:52:00
-
2015年12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 ,该协定将长期目标设为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并逐步实现到本世纪下半叶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李恒鹏日期:2021-04-13 08:50:00
-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2021年1月召开的江苏省两会再次明确了“率先达峰”目标。“一借力”还应拓展投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纳入货币政策担保范围,采取公共投资引导战略,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此进程中强化监管创新,兼顾保障主体权利与防控金融风险。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徐 倩日期:2021-04-13 08:50:00
-
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及开发应用低碳清洁能源及节能低碳技术,有效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及生产方式,并加快数字化发展,更好地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来源:新华日报作者:王茂祥日期:2021-04-13 08:50:00
-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最大来源, “双碳”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能源系统的清洁低碳转型。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进一步强调,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政策、现实、趋势的压力之下,我国煤电行业乃至各微观煤电企业的清洁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能源转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煤电企业除电力供应这一本职任务以外,不可绕开的关键词是节能减排。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日期:2021-04-13 08:49:00
-
为此, 《智库周刊》约请了相关研究专家进行了专题探讨。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日期:2021-04-13 08:49:00
-
3月28日,由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部《阅江学刊》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协办的“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北京)论坛— —碳中和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徐 倩日期:2021-03-30 08:36:00
-
全国两会期间,江苏探索区域法治建设现代化的诸多创新、率先举措获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点赞。而不久前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江苏实践指标》 (以下简称《指标》 )更是为全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贡献了先行经验。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日期:2021-03-30 08:36: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坚持创新”列为未来五年12项重要领域工作的首位,而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是科技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前提条件。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日期:2021-03-30 08:34:00
-
编者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自本期起, 《新华日报·智库周刊》开设“对话智库首席专家”栏目,专门就经济社会、民生福祉、生态文明与发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等方面涌现出的热点话题,及时对话省内外知名智库的首席专家,请他们对症把脉,为基层和业界科学爬坡迈坎、精准纾困解难开出“良方” 。针对皖北、皖东地区城乡差异二元结构仍比较明显的现存短板问题,接下来,可借助宁合都市圈的改造,加快这部分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其传统的城市二元结构逐渐趋向平衡,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高质量发展空间。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日期:2021-03-23 0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