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江苏聚焦 > 理论中心组学习 > 2022年第7期 > 正文
【专家观点】何德旭、谭洪波:规范资本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
2022-08-08 17:20:00  来源:理论之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副研究员谭洪波认为资本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首先,资本是做大“蛋糕”所需的生产要素,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物质基础。其次,健康发达的资本市场是居民财产转化为社会生产性资本进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再次,共同富裕促进宏观经济健康繁荣发展,有利于资本在长期中保值增值。资本也有不利于甚至损害共同富裕的一面。第一,资本通过先补贴后收益的方式重塑市场结构,快速形成垄断,重新分配市场收益。第二,资本的投机行为及其催生的经济泡沫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资本在短期内拉升标的物价格,然后在价格高位时悄然离场获取投机收益,使实体经济价格大幅波动,增加其不确定性。第三,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中常表现出收入分化的趋势,资本持有者将大部分用于再投资,会持续扩大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造成资本的高度集中。因此,需要在分配领域和监管方面做出更积极的举措。在一次分配领域,通过体制改革让更多城乡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一是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土地资本化和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改革;二是积极建立和繁荣各类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快数据要素确权,从产权上厘清数据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的关系,防止资本超范围获取数据收益;四是进一步改革社保基金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资规模和范围,促使社保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劳动者分享更多的资本收益。在二次分配领域,加快制定和完善资本利得调节税制度。一是制定累进的资本利得税,发挥其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针对不同产业、部门、产品和环节设置不同的资本利得税率来调节资本的流向和规模;三是制定随投资期延长而递减的资本利得税率,鼓励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将更多资本导向实体经济;四是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利得税的做法,吸引国际优质资本流入的同时改善劳资收入关系。在监管领域,依法加强资本领域的事前引导、事中防范和事后监管。一是根据资本发展产生的新问题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同时加强执法,提高资本违规违法的(期望)成本;二是发挥产业政策、反垄断政策、竞争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环保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资本更多地进入社会整体财富创造环节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发挥资本做大“蛋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7月5日,原文标题为《规范资本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

魏际刚:多措并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魏际刚认为,要多措并举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一要制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战略。国际层面,谋划好我国的全球产业布局与全球供应链体系构建、运行;国家层面,谋划好国家对重点产业链、重点地区、重要战略通道等的规划、布局;地区层面,谋划好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枢纽城市、重点产业集聚区的产业、交通、物流等规划与布局;产业层面,谋划好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企业层面,谋划好核心企业、关键配套企业、中小企业各自定位与角色。二要对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分类施策。针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进行战略性系统设计与规划,着力完善和优化体系与结构,强化韧性与弹性建设。三要增强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效能。优化地区规划布局,加强市场一体化机制建设;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形成产业空间合理分布、地区协同、城乡互动、东中西联动的格局;推动国内产业合理转移,增强地区产业集聚能力,打造产业生态体系;提升区域一体化运作能力,培育区域综合竞争力,把关键产业链供应链就地化落到实处,尽量做到本地配套。四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进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以产业链供应链强链需求拉动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五要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与各国加强交流协商,共塑一个开放包容、互惠共享、公平公正、安全可控、责任共担的国际环境,打造各方普遍接受、行之有效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规则,促进人流、商流、物流等互联互通、高效运行。

(选自《经济日报》2022年5月27日,原文标题为《从战略高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黄汉权:以“一体两翼”为重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研究员黄汉权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一体两翼”为重点,通过点线突破牵引带动全局,推动经济体系现代化稳步前进。“一体”是指“产业体系”。要以产业体系现代化为发力点,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要以制造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农业现代化要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进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规模化,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服务业现代化要着眼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转型,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从服务大国向服务强国转变。“两翼”包括科技创新和经济体制。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对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更加以“一体两翼”为重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供给,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保驾护航。

(选自《经济日报》2022年6月7日,原文标题为《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

盛朝迅: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盛朝迅认为,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产业链韧性和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融合发展,需找准“双链”深度融合的结合点、联结点和发力点,在关键处落子布局。一要通过“双链”融合突破供给约束堵点。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面向产业链上下游高端环节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可能“断供”的产业链重点环节加紧部署创新链,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二要通过“双链”融合支撑国家重大任务需求。要紧密围绕支撑保障疫情防控、粮食安全、“双碳”等国家重大任务需求,快速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形成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三要通过“双链”融合壮大新兴产业。产业是经济的主体,推动“双链”融合发展必须要明确产业重点,聚焦重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四要通过“双链”融合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应抢抓“双链”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强大国内市场、绿色低碳转型机遇,注重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协同,加大对实体经济和创新企业的精准扶持,完善软硬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优势企业以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创新能力、自主知名品牌、标准制定、营销网络为依托,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加快成为全球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主导力量。

(选自《经济日报》2022年4月27日,原文标题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