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论见 > 最新推荐 > 正文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
2024-12-24 14:01:00  作者:张 琴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乡村振兴如果没有农民参与,就会失去灵魂和动力。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关键也是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农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打好“主体牌”,让农民“动”起来。农民是振兴乡村、建设乡村的基础力量,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只有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和发展主体,才能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必须增强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农民群众中汲取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让农民参与项目的决策和建设,反映农民的意愿和需求,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参与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挖掘广大农民的潜力和参与度,激发农民的创造力,来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分享者、创造者、引领者,形成“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良好氛围。

打好“改革牌”,让农民“立”起来。以农民为中心振兴乡村,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通过促进土地流转,配套综合实施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让一部分具有能力和条件的农户创办家庭农场,支持引导农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明晰农民群众对集体资源的产权关系,在充分保护农民财产权益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着力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为农村各类资源的顺利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产权基础。三是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消除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的制度障碍,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力量相合、资源相融、利益共享。

打好“发展牌”,让农民“强”起来。推进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是农民的全面发展。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始终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就显得更加必要。一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力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或方向,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二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为农民群众传授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是农民和农户,包括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村电商等,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四是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就地培育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土专家”“田秀才”,让农民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打好“人才牌”,让农民“富”起来。农民群众拥有土地等自然资源,但普遍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引入外来资本和人才是必然选择。在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一是政策带动。构建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体系,尤其要研究制定鼓励涉农专业大学生回乡当农民就业创业政策,在创业资金、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激励带动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发展。二是环境推动。环境好则人才回。要着力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尽可能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解决好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创造尊重返乡创业的社会环境,让返乡创业者有自豪感,让乡村真正成为人才向往的地方。三是创新驱动。要破梗阻、搭平台、给配套、送服务,全力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要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形成人才向农村流动的用人导向,让振兴乡村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打好“文化牌”,让农民“舞”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塑造乡村的“形”,更要留住乡村的“魂”。只有重视乡村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丰盈源泉。一方面,要重视乡村文化的重要作用。乡村文化是农民在长期乡村生活与生产中形成的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及行为方式,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应当从时代和历史的高度认识乡村文化的价值,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深沉持久的力量,加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赋予乡村、农业和农产品以更多的乡村文化内涵,将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提升乡村文化底蕴中不断增强乡村振兴软实力。

(作者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