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前沿 > 最新推荐 > 正文
多层协作提升资本配置效率
2020-06-05 09:42:00  作者:范从来 蔡欣磊  来源:新华日报

“只有利益的明晰,资本才能在长三角更大范围内实现配置,原位城市中富余的资本才能输入新进城市进行创业投资,新进城市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亦能获得更好发挥。”

处理好长三角区域扩容带来的原位城市与新进城市契合问题,是资本实现高效配置、长三角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目前长三角资本配置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资本流动受阻、产业同构和金融发展不均衡。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新布局下,新进城市给长三角注入新的活力,原本限制长三角资本配置效率的不良因素,有望通过原位城市与新进城市多方深度协作得到化解。

积极探索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机制。目前阻碍长三角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是“财政分权”体制下,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本,自然成为各地的主要争夺对象,地方政府往往会设置流动壁垒对资本进行锁定。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探索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共享机制。就当前现实情况而言,有两方面可以讨论。一是对于毗邻地区,可以借鉴参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在探索的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管理制度。二是对于不相邻地区,应进一步推进“共建产业园”“飞地经济”的发展,合理协商确定利益分享期,建立长效的飞入地与飞出地财税分成利益共享机制。只有利益的明晰,资本才能在长三角更大范围内实现配置,原位城市中富余的资本才能输入新进城市进行创业投资,新进城市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亦能获得更好发挥。

合理产业分工,建立原位城市与新进城市的产业规划对接机制,推进长三角产业平衡发展。据统计,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将电子商务作为优先产业,有26个城市将医药制造业作为优先产业,有34个城市将高端制造业作为优先产业,有36个城市将金融业作为优先产业,而实际上很多城市并不具备发展这些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或者发展起来的产业可能由于存在运输、成本、沟通等问题,并不符合比较优势,造成配置于该产业中的资本使用效率低下。对此,各城市应从长三角“一盘棋”的规划出发,建立合理的产业规划对接机制。新进城市既要承接原位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进行顺应产业生命周期的梯度转移,又要积极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形成差异化的产业分工。从省级层面看,上海应聚焦核心技术发展,同时借助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等平台,协同苏浙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江苏与安徽应分层推进制造业发展。江苏凭借较好的产业基础,应更注重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安徽有较多的新进城市,应更积极承接苏浙沪的产业转移。浙江要借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引擎,同时区别上海的高端制造和江苏的先进制造,引领小散乱的低端制造向精致制造升级,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

深入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提升整体金融发展水平。金融一体化的推进,既有助于新进城市与原位城市打造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特色鲜明的长三角金融集聚生态圈,又有助于“金融马赛克”现象形成,为共享金融资源、促进金融流通提供平台,反过来促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在“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下,金融一体化的特征是要促进中心城市产生“涓流效应”,使中心城市的经济能量能够向外扩散,促进整体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金融辐射效应最强的城市,应更好发挥“金融中心”作用,带动原位城市与新进城市共同金融深化,优化资本配置。鉴于我国目前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金融体系,信贷一体化是金融一体化的关键突破口。一方面城市间应打破行政力量分割和地方分治的传统银行管理模式,推动跨区域的机构互设与区域重组,搭建信贷自由流动的载体,另一方面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造“信用长三角”,减少区域间信息不对称,提升区域金融信息交流。

(作者分别为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主任,特约研究员)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