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最新推荐 > 正文
产教深融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
2024-07-11 09:14:00  作者:汤正华  来源:新华日报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力三要素的融合跃升。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常州工学院紧盯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目标,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特别是常州市推进“1028”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持续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服务产业,构建学科专业体系。常州工学院加快适应形成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市场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下好学科专业布局“先手棋”,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以应用型学科建设为引领,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要,做好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紧紧围绕常州“532”发展战略、新能源之都建设和“1028”产业体系,淘汰一批与常州主导产业不直接相关的陈旧专业,增设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程等10多个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兴专业。目前,学校49个招生专业与常州产业布局融入度为100%。以产业发展规律为导向,积极推动与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改革创新,把主要资源投放在未来学科、交叉学科等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专业领域,探索形成层次分明、牵引力强、体系完备的学科专业发展梯次,持续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切实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以新知识培养新人才,着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实施“1+X”专业建设计划(“1”是主修专业,微专业“X”是根据兴趣爱好与就业需求而选修的其他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性核心课程),开设智能设计与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等10个微专业,促进学生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拓展就业核心竞争力,以科学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引领学生拥抱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五育并举,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均为人,人是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源头创新的学科拔尖人才,也需要服务新型工业化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更需要一大批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人才文章。近年来,常州工学院锚定“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发挥“理论研究”和“人才供给”方面的关键作用,推动培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优秀人才。重塑人才培养类型与规格,主动适应区域特别是常州市产业技术需求的知识结构与技能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为企业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深化五育并举,按照“通识课程统筹、学科基础融合、专业基础融通、专业课程整合”思路,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完善学生服务体系,优化两个服务机制,即学生学业指导服务机制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打造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形态,着力构建产业教授、双师双能型教师、工匠大师、技能大师等组成的多元融合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深化综合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构建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3+1+N”(3年产教融合工程教育、1年企业深度学习、N次递进式项目研习)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进专业技能的螺旋式上升。

双向赋能,构建产教融合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创新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2023年,常州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江苏第5座万亿之城,也是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适应常州市“万亿之城”和“新能源之都”发展需求,常州工学院加快布局新赛道、新领域,更加明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靶向性,注重校地深度融合和成果转化,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常州产业升级和产业链的构建上,助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常州市产教融合项目库中,常州工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等20个项目已建成投用。常州工学院中德亚琛产教融合基地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教育强国”重点项目。通过校企共建、联合培养等模式,将学生放到新型工程和高新产业项目中培养,开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符合新兴产业未来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打破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培养“边界”,为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提供平台。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驻校、驻企、驻园创新平台。探索与企业联合培育创新人才新机制,培育产业教授、选派科技副总,推进产才深度融合。常州工学院产教融合大楼是与龙头企业共同打造的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校企共同开发了一批专业课程,共建校企协同的实践实训基地。磁悬浮电机科技创新团队研发的磁悬浮电机成套装备技术及其应用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作者为常州工学院党委书记)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