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建议在总量调控方面,以扭转社会预期为核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并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正向激励机制,让有力度、显温度的好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在结构演进方面,以技术突破为核心,统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必答题”,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一是筑牢重大科创平台支撑。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高水平运行省实验室联盟,健全跨领域、多学科、大协作的创新网络,推动更多科研平台载体落户江苏。二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生产、工程化等服务。三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多梯度发展体系,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一是牢牢抓住数字经济新赛道。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高度重视数据资本化进程,以数据资本化实现数据产品创新和应用、数据资产增值和数据交易变现。二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海洋经济作为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潜在增长极。要加强海洋学科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领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布局低空经济。要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安全发展,以空域改革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产业发展为核心、场景应用为牵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使之成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四是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明确“科技创新—创新生态—应用场景—金融支持”主线,加快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发展壮大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耐心资本是一种注重长期投资和稳健回报的资本形式。一要充分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的撬动引导作用,通过与产业资本、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搭建产融互动的高效对接平台,支持和推动更多具有前瞻性、牵引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二要加快研究设立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加快培育以S基金为核心的股权基金流通体系。要加强对S基金这一金融工具的研究和试点,依照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流程进行国资基金份额转让;进一步完善S基金配套政策,在S交易中以成交价格作为计税依据,并简化份额转让的工商变更流程;培育多元化买方机构,积极发挥江苏股交中心份额转让平台作用,在省内发行S做市基金,鼓励引导金融机构资金参与投资交易。
努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江苏已全面进入以制度型开放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阶段,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方面“走在前、做示范”。要因地制宜找准制度型开放的突破口,塑造集聚创新资源、外贸转型升级、产业绿色发展、标准竞争、政府服务水平等新优势,为实现全球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集聚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进一步盘活用好存量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继续抓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下力气解决好加装电梯、停车、充电等难题;持续推进城市的“里子”工程建设,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强化城市安全治理。探索盘活存量新模式。要把握盘活存量的工作重点,盘活用好已收储的存量土地、国有企事业单位持有土地、城乡低效建设用地等土地资源,以及闲置低效的工业厂房、商务楼宇、商业设施,存量住宅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房产资源等。坚持规划引领、谋定后动,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盘活工作计划。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何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双向互动中实现中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形势,增强全局意识和风险意识。一是跳出当下,从历史的纵深看待经济运行的变化;二是跳出中国,从全球经济版图中看待中国的崛起;三是跳出经济,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联动中看发展。保持战略定力,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以深层次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为江苏省政府原参事,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