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025-01-21 07:50:00  作者:王俊  来源:新华日报

苏州工业园区是世界看中国、看江苏、看苏州的重要窗口,1994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实现税收1.1万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1.15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6万亿美元,2016年以来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苏州工业园区“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重大使命。2024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当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时指出,30年间,苏州工业园区从“池塘洼地”变成“创新之城”,树立了两国合作的生动样板,也是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李显龙称赞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城镇,成为新中高质量合作的成功实践和金字招牌,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面向未来,江苏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落实中新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更大力度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继续当好中新合作的“探路者”和“领头羊”,高水平统筹推进开放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为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引领。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节点。持续深化双向投资、科技创新、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社会治理、人文交流等领域中新合作,推进中新“国际化走廊”建设,为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提质升级作出新示范。积极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国家级境外投资示范平台、苏州工业园区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建设,完善企业境外投资合作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合作共建园区项目稳健发展,不断输出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等改革探索,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制度和服务环境,推动总部企业数量稳步增加、结构持续优化、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打造国内领先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苏州市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的实验室创新体系,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等先进技术平台,设立一批海外离岸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在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实现更多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企业梯队建设,持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创新企业。打造“国际人才走廊”,在流动性便利、放权式管理、贡献性奖励上形成符合国际规则的制度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协同创新,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引入优质资本、关键资源、先进技术、拔尖人才,不断提高科创的强度、产业的密度、人才的厚度。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助力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上展现更大作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和绿色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前瞻布局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和信息融合技术(ITBT)、先进半导体技术及应用等未来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示范。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等方向,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加快建设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发区治理样板。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优化开发区空间规划布局,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核心功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市场和监管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大胆探索对开发区实行差异化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国家政策框架内积极探索适应开发区发展实际的人事和薪酬管理制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高标准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品质、生态环境品质、文化生活品质,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单位:苏州市社会科学院;本文系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江苏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4JZA-007〉“江苏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