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有理想有追求、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等心理品质和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等意志品质为核心任务,以此保障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高校需围绕学生身体、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内容,完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完善教学工作体系,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预防、减少和解决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当前亟须转变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从心理治疗立场转变为心理教育立场,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内涵。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将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作为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通过专家指导、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促使专职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结合心理健康咨询经验,组织开展集中教研会,推动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结构化、体系化,确定相应课程大纲、内容框架等。由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打磨精品化教材,并借助大数据技术、新媒体技术,开发配套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切实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修课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结合学生心理需求开发设计《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等选修课程,确保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借助人脸识别、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建设配套的心理危机监测预警系统,整合教务、后勤、学工等数据构建心理健康问题预警模型,助力教师准确筛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构建与高中学校贯通的学生心理档案衔接机制,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信息,为课程完善提供更为翔实、可靠的数据,助力教师因材施教。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在宿舍、班级、心理健康社团、学生会等场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营造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内容。
完善管理工作体系,增强心理健康育人合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涵盖管理者、心理咨询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众多主体。应完善相应的管理工作体系,明确各主体责任,形成心理健康育人合力,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学生数量极为庞大,须构建分层、分级的心理工作管理梯队。由高校带头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渠道:通过校内专业培训,提升心理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通过与精神卫生机构、社区合作开展校外培训,结合预先调研结果精选培训内容,并将培训内容及时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以此检验培训效果,并及时调整培训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完善相应的培训方案。高校应制定专业性较强的调研问卷,结合教师岗位职责、教龄、教学经验等进行培训,融入学员分享和案例教学培训方式,采取当堂考核方式,确保培训有效性,并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心理咨询师走出高校,进行研修深造,将心理咨询师队伍培养为能力全面、业务精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要重点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识别学生心理症状技巧、处理心理危机方式等,以确保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潜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上报到管理工作中心。此外,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建立由思政分管领导牵头、学生工作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商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在党委学工部等部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以心理学类专业人员为主,其他专业人员为辅,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完善由学工部主导、二级学院配合、全体师生参与、心理健康中心落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各主体既各司其职,又形成心理健康育人的协同合力。
完善服务工作体系,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活力
高校应积极响应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拟定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文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包括心理健康专业辅导体系、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校社”“校医”“家校”联动体系,多维度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和服务工作由“教育”向“服务”转型。完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服务机制,由心理专业教师、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担任高校心理辅导室服务人员,开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官方账号等,为学生和家长预约心理辅导服务提供渠道。
完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由高校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协作设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通道,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顺利转介,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伤害事件。与所在地区心理诊断水平较高的、资质健全的医疗机构或者医院合作,建立“校医联盟”,由医院指派专业心理治疗师,协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设“校园回访门诊”,打造专业支援服务体系。通过家访、家长沙龙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协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同时,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合作医疗机构提供心理问题个案,以及问题解决途径,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库,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实战经验,激发心理健康教育活力。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