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二十四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肯尼亚总统鲁托举行会谈。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鲁托和夫人蕾切尔合影。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鲁托举行欢迎仪式。习近平指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不会变,中非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初心不会变,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不会变。王毅参加上述活动。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5-04-25 10:34:00
-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 ,增速较2024年加快0.9个百分点。高端装备、数字产品、绿色制造等领域均有不俗表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亮点凸显。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刘江宁日期:2025-04-25 11:26:00
-
近日,中央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指出,加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纲要》旨在让职业道德更好融入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并转化为广大从业者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加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常明杰日期:2025-04-25 11:25:00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应深入发掘自身及所在地区资源禀赋,科学定位、系统谋划、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培养大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於建明日期:2025-04-25 11:21:00
-
百余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这一重要论述,既从根本上揭示了事关伟大斗争成败的立场与方向问题,又提出了斗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遵循。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陈龙日期:2025-04-25 11:18:00
-
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我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当好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持续拓展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的广阔前景,将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杨国亮 梁广辛日期:2025-04-25 11:05:00
-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劳动群众,礼赞劳动创造,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勉励广大劳动者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苏 爽日期:2025-04-25 10:56:00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从战略高度看待中国青年运动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系,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主题和方向。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 “使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国青年运动一以贯之的恢弘主流”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深刻揭示了党管青年工作的重要原则,是对百余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经验总结,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蕴含着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的内在逻辑。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倪邦文日期:2025-04-25 10:54:00
-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总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两个结合”重大命题。“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然立足于中国实际,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两个结合”和“六个必须坚持”都为观察现实、推动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制胜法宝,是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金钥匙”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刘 仓日期:2025-04-24 14:48:00
-
我国幅员辽阔,如何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不断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培育新的增长极,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于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提出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进一步深化区域产业协作,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将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进入商业化应用的爆发期,不仅拓展了区域产业协作的广度和深度,还可能改变区域产业协作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应用场景能够催发形成产业协作的现实生产力。针对上述问题,各地区既需考虑当前实际情况,又需研判未来形势变化,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深化区域产业协作。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叶振宇日期:2025-04-24 14:47:00
-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越发呈现为一个多维多元的复杂系统。宏观层面,依靠某一种政策“单打独斗”已难以实现发展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打好政策‘组合拳’ ”作为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的一项关键举措,要求“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在政策监督环节,应建立持续的政策效果追踪和反馈监测相关机制,特别是针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实施精准化监督,确保政策目标不偏不倚地实现。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日期:2025-04-24 11:27:00
-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进入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此同时,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环境保护、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多支持。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王颖日期:2025-04-24 10:33:00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汲取中华文明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以时禁发”的治理理念、 “天地大美”的美学观念等,有助于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智慧启迪。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冯霞 余亦茹日期:2025-04-24 10:32:00
-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真实见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和历史智慧,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秉承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作出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发挥地方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在已有的国际交流活动中增加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并鼓励和支持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组织开展国际人文交流活动,让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生动载体。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苏小燕日期:2025-04-24 10:31:00
-
前不久,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 )出版发行,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习近平经济思想升华了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理论境界,创新发展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内涵和学理规范。深入学习贯彻《文选》 ,就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性探索。为我们在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中推动两种类型知识体系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根本遵循。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顾海良日期:2025-04-24 1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