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冬训作为“新年第一课”,是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的加油站,是实践能力的“补给站”。如何让党员从中真正吸收到“营养”是冬训的关键所在。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底盘”,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党员更是离群众最近的贴心人、宣传员和服务员。面对社区工作的千头万绪,唯有以党建引领“一根针”串联起基层治理“千条线”,整合各类资源结成“一张网”,让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多管齐下,做到理在网中学、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将冬训成果转化为实践动力,持续凝聚奋进力量。
“学”上求实,打造冬训“学习圈”。春风送暖,万物生发;理论学习,热潮涌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辅以讲、读、说、唱、观等多种形式,组建理论学习宣讲团,开列学习“菜单”,推出分众化“党课套餐”,打造“集中学+自主学”“线上‘云’学+线下‘实’学”的学习全平台,通过“沉浸式”体验、“围炉式”研讨等学习路径,将党的“好声音”传播到党员的“耳边”“指尖”。此外,要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形式,坚持用好“小板凳”,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切口,讲理论、话发展,既贴近生活、又富含精神营养。与此同时,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群体,采取“送学上门”的形式做好入户宣讲,确保不落一人。
“传”字发力,扩展文化“生活圈”。新时代,党员冬训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首先要把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冬训载体,把文化课堂融入冬训课堂,通过“理论+文艺”的形式,结合“送戏下乡”“社区‘村晚’”等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创新理论。其次要利用“互联网+”,用好用活微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动基层党员冬训由“单向理论学习”转向“多维矩阵联动”,着力扩大党员覆盖面、参与度和影响力。
“践”上落地,拓宽志愿“服务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全面畅通“冬训+”转化渠道,把党员冬训学习成果运用到文明实践、为民服务一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情系新业态新就业、高龄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度”与“深度”,持续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呼声”,广泛链接居民多元需求,努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难事、实事,推动基层党员冬训完成“学”与“行”的对接,以真情服务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