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既是政治宣言、也是行动纲领,既有豪迈宣言、深情回顾,也有重大要求、使命号召,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深情表达了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历史担当和博大情怀,全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满了敢于梦想、敢于斗争、敢于实践的磅礴力量。
引发的共鸣前所未有。讲话中,“中国人民”出现了86次、“中国共产党”出现了55次、“中华民族”出现了44次、“复兴”出现了26次,振奋人心的庄严宣告、感人至深的建党精神、催人奋进的使命号召,以及频出的金句、感人的直白,引来庆典现场听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叫好,也引发了电视、电脑、手机屏幕前观众的强烈共鸣和情感认同。这充分表明,100年的筚路蓝缕、100年的波澜壮阔,早就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融为一体了。
激发的自信前所未有。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怎么看”,高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四个伟大成就”,充分展现了我们党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到翻天覆地、到惊天动地的伟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救国大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兴国大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富国大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大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更加自信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蕴含其中的“中国自信”更加坚定、更加深沉、更加持久,道路自信指明实现方向,理论自信提供理论指引,制度自信提供根本保障,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传递的力量前所未有。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侧重“怎么干”,要求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具体明确了“九个必须”。把党的坚强领导放在首位,发挥的是大脑作用、领头作用;把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居中,作为主体躯干;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作为灵巧的双手,随时牵手全世界,画出最大同心圆;把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作为坚强的双腿,支撑整个身躯。总书记形象生动地勾勒了一个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巨人”,这个“巨人”屹立于世界东方,奔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也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深切感到:
必须把“讲政治”作为社科事业永不变质的第一首位。从讲话中深刻领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必须把“讲人民”作为社科事业永续发展的第一根基。从讲话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的深切感情,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为人民著述立学,做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成绩。
必须把“讲真理”作为社科事业繁荣向前的第一指导地位。从讲话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自觉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必须把“讲责任”作为社科事业开拓创新的第一品格。从讲话中深刻领会伟大的建党精神,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锤炼政治品格,担负起时代重任,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全省社科理论界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更加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智慧、提供支撑。
要聚焦“热点问题”发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更加拥有发言权、阐释权,需要我们心系“国之大者”,聆听“时代声音”,坚持问题牵引、问题导向,深入解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针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信仰的味道为什么甜”“艰苦奋斗的本色为什么美”“党的靠山和底气为什么强”等系列热点问题,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理论研究成果,让我们的宣传阐释沾泥土、接地气、受欢迎,达到资政育人、培根铸魂的效果。
要聚焦“重大命题”发力。紧紧围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命题回答好,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江苏经验、江苏模式。坚持以“理论之思”回答“实践之问”,以“实践之功”丰富“理论之源”,进一步成就哲学社会科学的江苏之“大”、江苏之“强”、江苏之“先”,让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与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相匹配。
要聚焦“发展新题”发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但同时,我们也面临更多自身建设的“新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紧迫而重要,加强社科界的凝聚力紧迫而重要,加大社科联自身建设紧迫而重要,需要我们自觉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担,善作为、敢作为、有作为,自觉发挥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的作用,努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格局,不断推动社科工作向实向好发展,不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时代重任。
(作者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