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年复兴路,沧桑巨变近百年。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 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今天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领路人”,这条民族复兴道路上有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赵一曼、邱少云、黄继光……有将青春与生命奉献在脱贫事业中的黄文秀、方璇、郭彩廷……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力挽狂澜的担当和气魄,用鲜血和生命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让一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国家,走上强盛的道路;让一个“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民族,迎来复兴的曙光。
作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新时代的“后浪”们,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不禁思索该如何接过这历史的接力棒、不负先辈的谆谆嘱托,回应人民的殷切期盼,以全力以赴的姿态投身滚滚“浪潮”。
一是以忠诚之心做坚定勇毅的“信仰者”。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翻开我们党厚重的历史,不难看到我们的红军将领,有过“拣尽寒枝不肯栖”“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找党”经历。信仰,穿越时空,永志不忘,激荡人心;忠诚,接续担当,永不变节,笃定前行。习近平总书记说:“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治品质,奋战在脱
贫前线的基层党员干部们,在艰苦的环境之中不断磨练着政治本色,凭着一句“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的朴素承诺和对党的无比忠诚,他们将汗水洒在田间地头,将青春奉献在乡间小道,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因为信仰,所以无比忠诚;因为忠诚,所以更加信仰。作为同样奋斗在基层的青年党员干部,我们应对标先进,将忠诚镶刻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忠诚之心做对党坚定勇毅的“信仰者”,看那鲜红的旗帜飞扬,感悟忠诚愿景衬着色。 献在一线的精神,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储备每一份力量做大事。基层条线千条万条,但群众看干部最主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看其办不办事,办了多少实事,在乡村这片广袤的田野上, 唯有深耕细作、以务实之举做赤诚为民的“孺子牛”,方能在辛勤耕耘中不负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待。
二是以自觉之行做矢志奋斗的“筑梦人”。思想自觉是根基,行动自觉是归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基础的是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上级要求了就马上行动,问题发现了就立即改正,切实有一种“事不过夜,室无积卷”的劲头,这既是对组织的真负责,也是对自己政治忠诚的真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当“知青”的经历更是激励我们要发扬迎难而上、奋力赶超的精神。在今天,身处时代大发展之洪流,机遇无数、挑战无数,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享受所谓的岁月静好?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勇于负重前行?答案毋庸置疑,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当以自觉之行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乡村振兴而矢志奋斗的“筑梦人”,在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本领才干。
三是以务实之举做赤诚为民的“孺子牛”。99年栉风沐雨,求真务实、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如果没有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担当作为,就没有今日中国蓬勃发展的壮丽景象。在脱贫攻坚战中英勇奋战的扶贫干部们亦然,“出水才见两腿泥”,这是扶贫干部们日常工作的最真实写照。他们与村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务实担当为村庄谋发展、以赤诚之心为村民谋幸福,作为同样俯身服务于群众的基层党员,我们应从无数先辈与扶贫干部们身上汲取务实笃行的力量,学习他们甘于俯身在一线、奋斗在一线、奉
春华秋实,用力多者收功远;砥砺奋进,蹄疾步稳启航程。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基层青年党员干部是“信仰者”、是“筑梦人”、是“孺子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书写青春华章!
(作者为张家港市乐余镇常丰村党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