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高长武认为,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一问题的三个重大论断。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段论述清晰地指出了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三个维度。其一,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其二,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其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融通的。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这一论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为此后提出二者相结合的论断埋下了伏笔。比如,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思想,消灭私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张与废私立公、贫富有度、与天下同利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以民为本、以政裕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与克己奉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与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行义以正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与以道制欲、不为物使、俭约自守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万物自生、不信鬼神、重视人事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知行合一、以行为本、履践致远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福祸所依、阴阳共生、物极必反的思想,等等,都体现着二者的融通之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和坚持的一条成功经验。一方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养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比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实践论》《矛盾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为基础,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修身思想,分别形成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性修养的名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论断,以及《礼记·礼运》中关于“小康”社会的描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同中华传统美德,把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同德法共治、以德化人的传统治理理念相结合,分别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基础上,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和谐共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外交理念的养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我们党立足中华文化立场,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与时俱进地提出发展先进文化的纲领、目标、政策,从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现代化,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经过百年奋斗,带领中国人民不仅不断续写着中华文化新辉煌,而且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通过创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三个重大论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角度,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的认识,揭示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视角,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从而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和基本遵循。
(摘自《中国文化报》2021年8月17日第2版《从三个论断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