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江苏聚焦 > 理论中心组学习 > 2022年第1期 > 正文
【重要论述】
2022-03-30 17:38:00  来源:理论之光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同制造业的结合,推进再工业化,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和产业,谋求实现跨越发展。有人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观点,有人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有人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数字制造和个人制造的融合,如果实现了通过互联网平台汇集社会资源、集合社会力量、推动合作创新,形成人机共融的制造模式,那将是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将给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方式带来深刻影响。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技、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年3月4日)

工业化时期数据量大约每十年翻一番,现在数据量每两年就翻一翻。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生产力和商机,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资源和主动权。

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年7月17日)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2014年11月19日)

我们已经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要沿着这一方向坚定走下去,帮助世界经济彻底摆脱复苏乏力、增长脆弱的局面,为世界经济迎来新一轮增长和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2016年9月4日)

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6年10月9日)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中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

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2017年12月3日)

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完善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要坚持数据开放、市场主导,以数据为纽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12月8日)

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12月8日)

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12月8日)

现在,随着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世界上主要国家和行业巨头开始面向新的产业体系进行布局,新一轮产业体系竞争已经打响。抓产业体系建设,要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在技术方面,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支持不同技术路线、技术架构的研发,培育若干小的生态体系,优中选优、重点突破。在产业方面,要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互动。我们也可以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组建产业联盟,推动企业强强联合、协同攻关,在这方面我们更有制度优势。在政策方面,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4月20日)

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4月20日)

我国拥有海量数据资源、巨大应用需求、深厚市场潜力,这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依靠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的,数据越多才能越智能。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10月31日)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国利益更加紧密相连。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2018年11月7日)

中国正在大力建设“数字中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收获一批创新成果。分享经济、网络零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生活。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发言(2018年11月18日)

我们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重视区块链技术应用,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9年10月24日)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在浙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调研时的讲话(2020年3月31日)

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8月20日)

我国线上经济全球领先,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医疗蓬勃发展并同线下经济深度交融。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制定,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11月2日)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是亚太经济腾飞的翅膀。我们应该主动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本地区人力资源广、技术底子好、市场潜力大的特点,打造竞争新优势,为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开辟新可能。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发言(2020年11月20日)

疫情激发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我们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深化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11月21日)

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2021年9月26日)

二十国集团要共担数字时代的责任,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数字鸿沟”。中国已经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制定反映各方意愿、尊重各方利益的数字治理国际规则,积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已经决定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愿同各方合力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0月30日)

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转型,努力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1月12日)

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充分协商基础上,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打造各方普遍接受、行之有效的规则,为科技创新营造开放、公正、非歧视的有利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经济活力充分迸发出来。

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2022年1月17日)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