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论见 > 最新推荐 > 正文
“绿色转型”点亮苏北发展之路
2021-11-30 09:17:00  作者:仇桂且 佟姗 胡俊生  来源:新华日报

实现苏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准确把握生态环境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征,精准补短板锻长板、精准把规律抓前沿、精准抓机遇找定位,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实现全产业链的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高,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

精准补短板锻长板,提升苏北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速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目标导向,坚持全面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发展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产品和工艺,把全面绿色发展融入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过程,动态更新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继续提高重点区域标准要求,全面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发展绿色化、环保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苏北各地应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与工业基础,培育绿色发展的核心产业。徐州市继续重点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产业,重点培育有成长潜力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三大产业,稳步构建“3+3”产业发展格局。盐城市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电动汽车、海洋生物产业,鼓励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淮安市要紧扣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枢纽经济,产业绿色发展应重点放在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等六大产业。连云港市的产业重点则放在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海洋产业上,在这七大战略性产业领域,通过重点工程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基础,继续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一流的产业创新园区,扶持一批具有龙头作用和品牌效应的重点企业。宿迁市发展“双新一特”产业体系,由于宿迁市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应发挥后发优势,把发展重点放在绿色建材、功能材料、智能家电和智能电网四大新兴产业上,兼顾有基础优势的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等特色产业。

精准把规律抓前沿,让创新成为苏北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强大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认识到,以生态促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全面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由之路。苏北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而且苏北五市发展情况各不一样。新阶段苏北五市应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按照“四化”同步的特征,把握“技术变革规律”、遵循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大力推动“两化融合”,把全面绿色发展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突破一批工业绿色转型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5G、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新动能。此外,还要正确处理拉动消费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快推动发展以商贸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健康服务业、法律服务业、体育产业、养老服务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人民提供绿色化程度更高的服务产品,通过促进绿色消费,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

精准抓机遇找定位,探索苏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苏北的叠加,苏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正在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苏北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海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苏北产业优化升级应紧密围绕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做文章,并打造成互为支撑的黄金三角。在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苏北应深化改革开放,利用国内大循环,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省域一体化新形势,加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引资力度,广泛嵌入江苏省十三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区域分工协作链,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具体而言,苏北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要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产业绿色升级改造,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要推动能源产业清洁化转型,加快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和环境治理型等产业,走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淮阴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