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论见 > 最新推荐 > 正文
在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中增强文化自信 ——读王金玉教授《保守主义意识形态:阐释与批判》
2022-03-04 11:50:00  作者:冯道杰  来源:理论之光

作为一种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思潮,从18世纪末产生,到今天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保守主义思潮从其产生时的寂寂无闻,到今天已然成为一股颇具气候的世界性的思想潮流。在各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的当代大背景下,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如何在意识形态纷争激烈、价值观日趋多元的当代背景下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金玉教授所著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阐释与批判》(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版)一书敏锐地作出了理论回应。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保守主义意识形态:阐释与批判》(18FKS025)的最终成果。该书以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深入的批判性阐释,揭示了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现实基础及其思想渊源,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之间的辩证关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传统观与保守主义传统观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彰显出浓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关怀。具体而言,该著作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方法视角新颖独特。在研究方法上,该著作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石,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的方法论原则,以全球化发展为时代背景,从意识形态批判视角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将思想史梳理、文本分析与社会历史分析相结合,将思想潮流的产生、发展、变化纳入社会的演进与变化之中加以研究,将一般性阐释与意识形态批判、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进行有机结合,构成了该著作的一大特色。

第二,体系结构严谨完整。在体系结构上,这部逾25万字的著作,除却导论和结语,共计10章,第一章从发生学的视角探讨了保守主义传统话语出场的历史语境,粗线条的勾画了保守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发展状况。第二章至第四章对埃德蒙·伯克、奥克肖特、斯克拉顿的保守主义经典文本进行个案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视角揭示了保守主义传统话语的思想内涵、理论立场、方法论特征、思想渊源。第五章至第六章对保守主义传统观及其价值意蕴进行分析,阐明了保守主义的核心命题。第七章至第八章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保守主义演进和发展进行粗线条的梳理和分析,尤其是对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进行着重阐释,以揭示其与传统保守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与垄断资本的复杂关系。第九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对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全面剖析。第十章从比较研究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传统观与保守主义传统观的本质差别,阐明马克思主义传统观批判与继承、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本质特征。这样的框架安排和布局主要体现了从一般到个别、从宏观到微观、从总论到分论、从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到各方面实践的特点。上述各篇章既相互联系呼应,又相对独立,在研究路径方法和框架上体现出逻辑严谨性和结构合理性,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紧密结合的研究领域上进行了一些新探索。

第三,在比较与分析、阐释与批判中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价值层面来看,该著作通过对保守主义传统观和马克思主义传统观的批判与阐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传统观与保守主义传统观的本质区别,将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在当代的方法论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从现实价值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和国家如何在意识形态纷争激烈、价值观日趋多元的当代背景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面对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五千年中华文明就没有中国特色,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之中,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滋养和精神寄托。该著作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传统观的全面阐释,为当代中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我们在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中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价值引领。

总而言之,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政治性、战略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题,王金玉教授的上述探索,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和话语权,坚定文化自信,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冯道杰,男,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徐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