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论见 > 最新推荐 > 正文
如何做好高校定向军士生课程思政建设
2024-11-26 11:05:00  作者:左财宝  来源:新华日报

“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建设任务,是加强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依托国民教育招收定向培养军士生,是贯彻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战略,是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国防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地方高校定向军士生教育中,专业课应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协同育人”,共同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目标,是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强化定向军士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

“三全育人”的内涵及其在军士教育中的应用。开展“三全育人”,为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是从育人主体的角度强调育人的广泛参与性,即凡是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影响的人员都应积极发挥育人作用,既包括专任教师、辅导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也包括学生自身、家庭成员、社会力量等。全过程育人是从育人时间的角度强调育人的贯通性和持续性,育人工作要贯穿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长的始终,既包括课堂教育,也应包含学生的课余时间、社会实践、实习等方面。全方位育人是从育人空间的角度强调育人路径等全覆盖,不仅局限于学术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三全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军士教育不仅是军士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军士队列训练教育、军士政治素养教育等,贯穿于军士成长成才各个阶段。军士教育落实“三全育人”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统筹,借助技能培训课堂、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以及军士技能训练第三课堂,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机制,从而助力军士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高校定向军士生课程思政建设挑战与对策。近年来,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课程思政”是在2014年由上海市教委率先提出并实践,成效显著,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其核心要义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等教学实践中,通过深入挖掘各类学科中所包含的思政要素,将思政元素“基因式”融入各个学科中,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情感价值等产生影响,引领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教育宗旨。

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三全育人”全面开展为地方高校定向军士生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课程思政缺乏系统性设计、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思政元素与课程贴合不深,以及军士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地方高校定向军士生课程急需找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方法与策略,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于教学实践中,实现“以德润身,以文化人”教育目的。军士生课程教育需以思政课为核心,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基于“三全育人”的军士生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优化完善军士生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军士生第二、第三课堂的全员、全过程育人,通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军士技能训练第三课堂培养军人品格和精神。通过课程思政系统性体系设计、全链路组织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全方位提升专业思政体系构建质效。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军士生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育人理念的形成,持之以恒地推进课程思政的创新探索,在探索中对课程再认识,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再将思政元素合理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激发军士学员自我体悟、内化,并促进其从内化到升华,做到培根于无形、铸魂于无声,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及潜在的德育教育资源,让思政课更有深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作者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轮机与电气工程学院甲类一等轮机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