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论见 > 最新推荐 > 正文
以社会美育赋能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2024-11-26 11:14:00  作者:单宏健  来源:新华日报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社会美育是将美育融入到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不同于学校美育,而体现出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场域灵活化、教育方式多样化等特征。社会美育是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重要载体,也是基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社会美育与社会治理的进程相统一,通过在社区开展美育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传播形式等方式来提供基层的文化资源。社会美育充分激发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文化传播功能,使其充分参与到基层的文化建设中。社会美育拓宽了满足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的途径,丰富了基层公共文化的供给渠道,使已有的高校美育、社会组织美育等优质资源更好融入基层生活。由此,社会美育成为当前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以社会美育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并非只局限于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传播亦是其关键维度。尽管博物馆、地方性标志文化建筑等是宣扬文化的重要场域,但是长期以来,这些场域的文化教育功能自觉性不高、文化影响力不足。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度存在不足,从而限制文化影响力,而且因为基层公共文化的服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服务水平相对不高等现象,导致已有公共文化设施的实际文化教育能力偏弱,甚至不少公共文化设施演变成旅游景点、休闲场所,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文化功能。

社会美育提升基层公共文化的传播效率,推动公共文化基本设施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本身便是社会美育的主要场域。社会美育融入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激发了相应工作人员文化教育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挖掘公共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提升自身的文化宣传教育水平,使已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功能。更为重要的,社会美育扩大了文化宣传教育参与者的范围,一方面使更多的文化工作者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来,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如具有文化教育或研究背景的志愿者、积极参加社会文化实践的大学生等,以此弥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短缺。另一方面使有志于贡献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力量的社会组织、非文化从业者等主体参与到文化进程中,这些主体并非一定提供直接的文化传播教育助力,而是间接提供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的物质资源,从而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社会美育增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互动。基层公共文化供给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需正确处理好公共文化的供给与需求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考量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形成确有成效的公共文化建设成果。当前,除大型的公共文化设施之外,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也提供了大量的基本文化服务。然而,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基础服务大多存在被动性,少有根据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主动组织文化活动,部分地区还存在基本设施相对完善,但是使用率较低的情况。因此,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还需要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提升文化服务的有效性。

社会美育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使基层公共文化供给更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指出“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不仅需要体现地方特色,而且需要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社会美育所带来的多主体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理念,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量增加,美育资源不断扩散,从大型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延展到社区的小型公共空间。美育在基层的开展提供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居民的文化需求得以表达,已有的教育设施得以利用和完善,不同的教育参与者协助基层自治组织为当地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以社会美育启发基层公共文化供给方式创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一方面需要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另一方面需要展现出地方文化特色。因此,基层公共文化的供给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而需要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社会美育作为文化传播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自身的内容丰富性、方式多样性为基层公共文化供给方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思路。这种创新思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导性、互动性、多元性。突出主导性。社会美育在现实生活中起到美化社会风气的作用,突出文化创作中的“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基层公共文化供给中,充分调动作为基层治理主导力量的基层党组织积极性,抓好基层文化建设的关键少数,将形成基层党建和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的文化创新。具备互动性。社会美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注重教育的结果反馈,以形成完整的教育环节。以往基层公共文化的供给虽十分丰富,但更加注重输入端,而忽视了结果端的反馈。因此,增强文化建设的反馈互动,形成基层公共文化供给的逻辑闭环思维将有效促进当前供给方式的创新。彰显多元性。社会美育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保障了教育可行性。基层公共文化供给可在充分挖掘地方、社区文化资源的道路上,结合现代文化特点,提升整体文化供给的多元性,满足各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创新发展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

(作者为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