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部署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科学决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所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世界历史时代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鲜明地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各民族国家普遍交往的拓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时代,“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外开放是世界历史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但近年来在世界各国之间联系、交往、依存日益密切的同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挑战和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国际情势,统筹“两个大局”,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地惠及各国人民。新时代以来的十余年间,中国已构建起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速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经济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第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同国际规则高水平对接。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已深度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必须将传统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容相通,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始终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第二,深化外贸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要坚持高质量引进来,还要实现高水平走出去,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为此,我国需要在外贸体制、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一是要善于在新领域中抢占先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贸易发展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绿色化,新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对象。中国更要注重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争取在新业态新模式中占有一席之地。二是要发挥自身服务贸易优势。将服务业作为重点领域,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努力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三是要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从而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全球资本、人才、技术、管理参与到高质量发展体系中。
第三,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当前,我国的开放已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但还存在各区域开放程度不平衡的情况。因此,必须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注重统筹总体和局部协同发展,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作为第一个试点区,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发挥香港、澳门地理位置和资源在对外开放体系中的优势,以及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合作的制度和政策作用,打造多样态的开放高地,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第四,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当前,中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充分彰显了增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智慧和对外开放的世界意义。新征程上要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稳步拓宽合作新领域,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行。
(作者分别为:江苏省长江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推进路径研究”〈23ZDA01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