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论见 > 最新推荐 > 正文
弘扬工匠精神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2024-12-17 17:31:00  作者:钱 逸  来源:新华日报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需要优秀的创新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

工匠精神作为具有时代影响力的精神品格,不仅体现在产业工人身上,更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我国自古就推崇工匠精神,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故事,就是对匠心匠魂的形象表达。进入新时代,高铁动车、航天飞船、豪华邮轮等大国重器背后,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离不开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基础工作。要把工匠精神作为教书育人的内容指引、价值引领、实践动能,提高办学质效。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心无旁骛、矢志不渝,练就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以“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引导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潜心钻研,努力成为本领域的专家。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开始,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以“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引导学生敢于开拓创新、勇攀行业高峰,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建立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打造相匹配的产业人才结构,构建灵活开放的人才成长空间。新时代大国工匠必须熟悉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项核心技术和多种相关技术技能。要从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入手,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造就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的人才队伍。

推动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双向贯通。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统筹管理,试点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贯通发展,构建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比如,推动高职院校增挂技师学院校牌,在指定专业、班次试点开展技师本科贯通培养,支持五年制高职与五年制高级工融合培养,开展“技能+学历”教育,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技师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常州技师学院与常州大学紧密合作,探索了“3+4”、“5+2”、七年贯通制培养合作办学机制,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通道。

促进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建立人才需求调查和发布制度,引导学校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具有地方主导产业辨识度的产教融合标杆。加强专业师资和课程体系建设,把更多懂理论、善实践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引导学校引企入校、办校进企,支持企业、学校合作举办产业学院,对培养成效突出的项目,企业、学校给予补助和奖励。鼓励学校与国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开展联合办学项目,共建共享实训实习基地,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技能人才。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整合政府部门、中高职及本科院校、产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共建产教联合体,打造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融合生态圈。比如,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常州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包括5个产业集聚区教育行政部门、全国9所普通高校、33所职业院校、中国中车及其40多家所属制造类子公司。

激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培育技能型企业,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比例、职业发展通道设置、职工薪酬分配制度、高技能人才占比等作为认定指标,给予优先支持保障措施。提高企业育人积极性,将高技能人才配置情况列入“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条件。开展项目制培训,精准培育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适应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的新型技能人才。发挥“链主”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深度参与院校专业建设、教材开发、实习实训、教师培养等,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协同发展。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推进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让学生在实操课、实习实训、实践锻炼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的先进事迹中感悟工匠精神,更好地提升思想境界、能力素质,矢志技能成才、笃行技能报国。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3SJSZ0687〉、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24年度研究课题〈CDGZ2024010〉、常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现代职教体系专本贯通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22ZBGT11〉、常州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24DJSZ21〉、常州大学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23WKJY02〉研究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