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动态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提出的一系列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观点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与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谋划与部署,不仅阐明了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原则立场,而且指明了文化建设奋进的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总体战略部署。高等教育只有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信仰,才能弄明白“为谁培养人”,才能明确高校的职责和使命。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域,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外,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要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学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把准正确的政治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要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用主流文化占领、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用锲而不舍的努力将灰色地带转化为红色地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学文化建设要自觉抵制错误理念,大力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
彰显“崇尚传统、赓续文脉”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着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其中之一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如何赓续传承文脉这一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答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历经千年风霜,依旧屹立世界东方,成为东方文化中不朽的传奇,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柱。在大学文化建设进程中,要运用“第二个结合”,不断具体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大学文化提供滋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青年学生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要传承与发展相结合。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为大学文化建设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让文化自信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要引导与创新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小切口、深内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把蕴含家国情怀与文化密码的故事讲得精彩;让历史人物通过多种形式走红,让中华故事深入学生内心,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一瑰丽的精神宝库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焕发新时代的生命力。
遵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文化自觉。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彰显了这一重要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概括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也明确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要求;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大学文化建设要自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熟练掌握蕴含其中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本领。坚持守正创新。大学文化建设要在立场、方向、道路、原则上“守正”,要在思路、话语、机制、形式上“创新”,不断开创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新图景。坚持古为今用。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延续民族精神命脉的智慧凝结,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形象表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关键,大学文化建设过程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力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化转型。坚持面向未来。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汇、主体性与多样性相贯通。大学文化要坚持走出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在交流中同发展、共进步,不断绘就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明画卷。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理论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省委党校第62期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