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护和修复近郊森林和绿色空间,控制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土地铺张要GDP转为向高度和密度要GDP。”
生态环境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保障,体现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维系长三角地区群众健康可持续生活的利益所在。
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河湖相通,生态功能相互支撑,同时污染要素也相互影响。比如,众多河流横跨几个省和多个城市,某地区上游污染的水会流到下游另一个地区,造成跨界污染;为数不多的丘陵山脉和山体延绵纵横,大多是饮用水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山的一边是保护,另一边是开发,造成较大冲突。长三角的生态环境,迫切也必须进行一体化统筹保护、治理和监管。
生态文明是基于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对人类文明史和现代化进程有重要作用的认识,建立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最高境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生态文明体现了追求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既要讲经济效率,也要讲生态效率;体现了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既要保障人民收入,也要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发展环境,不断造福人民。当前,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及都市圈都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或接近上限的矛盾。水气等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影响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矛盾,也是一体化过程中的矛盾焦点和协调难点。应对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快发展转型、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重构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长三角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建设体系尤为重要。
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一体化,不仅要着力构建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监管一体化体系,还要着力于探索生态资产价值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长三角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共同保护长江等主要河流及重要湖泊的水源地及水资源,以及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重要的丘陵山脉和山体,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共同制定保护要求和管制规则,并以法规等方式确定下来。这是长三角群众健康生存资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就业和收入支撑,更需要干净的水气土支持,而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是干净水气土的重要指征,因此对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保护极为重要。同时,还要保护和修复近郊森林和绿色空间,控制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土地铺张要GDP转为向高度和密度要GDP。污染治理的任务是共同治理跨界河湖水体和大气联防联治,这项工作已在有序推进之中,并卓有成效。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对生态环境一体化提出更高要求,就是要探索生态资产价值化的生态经济体系,研究对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投入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研究绿水青山如何成为金山银山的方向和路径。其中对太湖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正在进行中,江苏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太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中,共同保护和利用太湖水资源、解决长三角百姓健康安全饮用水需求十分迫切。建立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沪苏浙相关省市共同投入,不仅体现了水资源生态共保、环境共治、百姓共享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义,更是从使用者付费角度充分体现了干净水资源的生态价值,能够完美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此外,要探索生态环境一体化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一体化合作既要充分体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也要体现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的形成,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层面的全社会参与、接受并加以实现。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研究员、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