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打造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域范例
2021-09-28 08:03:00  作者:李程骅  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是“小康社会”构想的印证之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党中央赋予江苏的重大任务。站在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上,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转化为新的历史担当,就要树立大历史观,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探路现代化,书写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新篇章,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成为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域范例。

明确践行好重大使命的根本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快步进入国内前列,印证了小康社会构想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进入新时代,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奋进动力。在持续深入解放思想行动中,江苏坚决破除与新思想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路径,有效化解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圆满交出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小康答卷。

历史深刻启示我们,理论上的清醒是思想政治坚定的前提,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统一认识,以行动自觉走稳走好率先发展之路。江苏在率先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能大有作为,就是因为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引。在新起跑线上,我们要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从中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和奋斗的力量,更加主动地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奋力书写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新篇章。

始终锚定第一要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江苏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起笔之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江苏经济每隔几年就迈上一个新台阶。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省经济实现“由农到工”的历史跨越;从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由内到外”的重大转变;从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率先发展创新型经济,经济发展开启“由大到强”的转折。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取得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重大阶段性成果。“十三五”期间,江苏经济总量连跨三个万亿台阶、突破10万亿元,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超过十分之一。2020年,江苏人均GDP达到12.5万元,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历史性转变所彰显出的“强富美高”鲜明特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才能“在谋一域中谋全局”,不断提升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咬定“十四五”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作为总纲领、总要求,坚定地聚焦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全面系统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继续聚焦重点领域,紧盯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等重点任务,奋力建设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开放强省,塑造以创新为核心的系统性竞争优势,以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成果来展现历史担当和重大使命。

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在党的领导下,江苏率先制定并持续实施“富民强省”战略,人民群众较早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进入新时代,江苏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对照“八个更”的要求,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下决心解决重大民生关切和历史遗留问题,民生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顺应“四化”同步要求,着眼重构城乡关系,推动苏北农房集中改善,有序引导农民按照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同时,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高质量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江苏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共创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美好明天。践行新使命,要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省域现代化治理新模式、新路径,积极探索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的机制与措施,以高效能治理为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主动应对风险挑战

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留下了弥足珍贵、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行动中,江苏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对照新发展理念,突破思维束缚,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不断增强战略定力、信念信心。在主动应对风险挑战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要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可以从源头上降低风险、杜绝风险,就可以科学有效地规避风险、化解风险,不断为“韧性江苏”注入新内涵。

面对疫情大考,江苏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都交上了一份彰显“江苏力量”、体现“江苏效率”、展现“江苏担当”的优异答卷。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传承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就一定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强化把握全局、引领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的力量,深深镌刻在江苏小康建设的奋斗史册。从“春到上塘”“四千四万”“苏南模式”,到苏州“三大法宝”,江苏在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标杆和榜样作用。

奋进现代化新征程,践行好重大使命,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当好领跑者、创新者、示范者。要坚持面向世界、引领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坐标系和世界现代化建设的参照系中来审视谋划江苏的新定位,以现代化的理念、标准、思路系统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更加突出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以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成果开辟未来、当好表率。要进一步发掘“春到上塘”“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等典型经验成功密码,发扬新时期“四千四万”精神,在率先遇到的矛盾问题上推进改革、深化攻坚,勇闯“无人区”,努力蹚出新路径、积累新经验。要知责担责、知重奋进,不断总结经验、打造样板,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上为提供更多样板示范,不断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推向新高度,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江苏省应用研究重大课题《江苏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的内涵、思路和对策研究》的成果之一。苏胜利、孙敏等参与撰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