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将军工文化植入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
2021-11-30 09:21:00  作者:曾绍军  来源:新华日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党领导的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90年来,人民军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及强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也孕育了特色鲜明、与时俱进、内涵丰富的军工文化。作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文化既为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也为国内高校特别是国防特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一座精神“富矿”。高校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将军工文化主动融入课程体系、实践活动等,形成“党委主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军工文化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融入课程体系,增强军工文化引领力。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鼓励开设军工文化相关选修课,支持教师对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以及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为代表的军工文化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利用新华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网络平台开放优质军工课程资源等,大力提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作育人能力。要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工事业辉煌发展史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淀下来的军工文化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内容,将军工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红色故事、典型人物、著名诗词等编入校本教材或纳入学校课程思政素材库,努力做到时代内涵和精神特质了然于心、“远方”的案例与“身边”的故事无缝衔接、军工文化与课程教学巧妙融合,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军工文化所独特拥有的强军兴国使命、忠诚报国情怀、矢志创新担当引领学生心路、启迪学生心智、滋养学生心灵。南京理工大学牵头成立了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这是学校推动军工文化和红色基因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探索,对其他高校增强文化育人成效、提升课程思政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融入实践活动,增强军工文化影响力。高校要找准学校学科科研优势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契合点,积极推进与国防科研单位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共建专业实习基地等事宜,鼓励和指导学生以人民军工为选题方向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为学生搭建多元分层的科研实践平台。不断完善“第二课堂”学分制,设立“第二课堂”成绩单,注重在学生实践环节融入军工文化元素,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访谈军工人物、参观军工遗址、制作红色视频等活动,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军工生产环境以及军工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奉献情怀,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供丰足的“源头活水”。2003年以来,南京理工大学连续18年开展“国防行”暑期社会实践,累计组织2500余名师生走进军工单位进行参观、调研、访谈等,引导学生争做军工文化的传承者、宣传者和践行者,在学生中营造了关心国防科技、宣传国防单位、立志服务国防的良好氛围,已成为学校实践育人的一张“名片”。

融入校园文化,增强军工文化感染力。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展现文化意境的重要载体,美观大方、干净整齐、品位高雅的校园环境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人文的熏陶和浸染。要积极将军工文化要素融入校园环境,在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中,设计一些能体现军工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筑、人物塑像、园林景观等,寓教于物、以物促教,激发学生对军工文化的兴趣,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军工文化内核与魅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广泛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积极邀请军工行业领军人物、国有企业负责人、劳模等进校园开展交流讲座,结合学校实际精心打造军工题材原创大型话剧、音乐剧等,帮助学生实现“教中演、演中学、学中悟、悟中行”,引导他们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接受沉浸式思想洗礼,切实将军工文化蕴含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有机植入校园文化体系之中,激励广大学生永远跟党走,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坚持以“两馆”(兵器博物馆和校史展览馆)“两带”(一纵一横文化景观带)为重点布局校园环境建设,以“行走的思政课——校园军工文化十景”为题的线上微教育活动,入选共青团江苏省委2020年“青年学习社”线路,为传播军工文化、涵育时代新人搭建了平台、拓宽了路径,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