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以审计监督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8-30 09:21:00  作者:吴晓彤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必须做到如臂使指,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深刻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积极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功能,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准确把握审计的政治属性,深刻理解加强国家审计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国家重大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的政治任务。审计机关要与时俱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大决策部署,在审计立项上强化研究,适时组织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强化财政预决算审计,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在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专项资金的实际到位情况、资金管理的风险防范,关注资金投入是否及时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通过审计,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精准、更加持续地加力提效。通过审计监督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抑制权力寻租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阻碍,是审计机关的独特优势。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审计能够从本质层面辨析体制机制障碍,找出经济现象背后的制度漏洞和薄弱点,提出建设性的决策参考,驱动公共资源配置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要求。同时,审计揭示审核把关不严影响财政支出绩效、抑制公平竞争破坏营商环境、权力寻租导致国有资金资产损失等问题,也有助于推动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氛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更加优良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环境。

坚守经济监督定位,在助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审计的能动作用。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政策落实和资金绩效审计,关注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检查财政资金、国有资本、金融产品是否及时、精准投向新质生产力项目,是否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发挥预期效益;聚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揭示供需不匹配、投入不均衡等突出矛盾,促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开展地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关注加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关注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减负实效,延伸相关项目建设运营情况,促进地方金融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项目。同时深入揭示骗贷、超范围超需求放贷、不良贷款率偏高等问题,提高金融机构风控水平,保障国有资本安全。开展教育科技领域政策落实及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关注教育、科技、人才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对重大产业政策和人才、科技等重点专项资金实现审计全覆盖,建立涵盖项目储备、申报、评审、实施、后评价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督机制。聚焦项目审核、绩效考评等关键环节,查处虚报冒领、包装项目、骗取资金等问题,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完善项目库建设,助力实现“一企一策”“一事一策”精准化补助。开展地方党政及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注履行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责任情况。既要揭示突破生态红线、违规上马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不力等传统问题,也要深度关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资金、土地、技术、人才、数据等各类要素保障不及时不充分的矛盾,揭示项目流于形式、推进迟缓、损失浪费等问题,真正发挥改革政策红利。

创新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全面培育审计发展新动能,推动形成审计新质生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形成审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审计干部要全面准确理解党和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决策部署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前沿科技、新兴产业领域的国家战略部署和政策要求,提升产业发展认知,更新知识体系结构,加快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懂政治、懂经济、懂科技、懂金融、懂信息化的“多专多能”复合型审计人才。以研究型审计思维明确审计方向、谋划审计项目、把握审计重点、提出意见建议,形成有深度、有特色、有亮点的审计成果。夯实审计数据基础,激活数据资源价值,是形成审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加强数据归集管理,建立常态化数据采集机制。广泛采集审计所需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外部数据,建立重点行业部门数据定期报送机制,为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加强数据开放共享,充分利用审计数据资源,以点带面挖掘共性问题,由表及里挖掘深度问题,助力审计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高质量的数据审计查深查透审计项目,提升数据审计“解剖麻雀”的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升级,是形成审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坚持科技强审,推动传统审计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缓解审计任务繁重与人员力量不足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审计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要研究新兴前沿技术,促进新技术在审计实践中有效应用,通过新的审计生产工具创造新的审计生产力,为发现疑点、评估风险等提供技术支撑。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审计业务全流程管理,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作者为镇江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