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35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听取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汇报后指出:“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蹚”,意味着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寻求,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子来;或虽有路但崎岖不平、荆棘丛生,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因势利导,开凿出一条平坦大道来;或道路偏窄,承载量有限,需要我们科学规划、扩展路基,开拓出一条宽广大道来。
注重把握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基本思路。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最大的难点是实现农民的生活富裕,最基本的思路是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全会《决定》关于“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的要求,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就是要努力促进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正态分布曲线趋于扁平,使平均数周边分布的农户越来越多,低收入端的农户占比逐步缩小。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持续扩大收入3万元左右的人口比例,实现平均数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农户;另一方面持续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减少低收入农民的数量,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还要逐步缩小农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着力促进农民收入低的市、县提高收入增幅,推动苏南、苏中、苏北农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下功夫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围绕如何做大农村经济“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应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建设,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做足做好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加工流通,做深做实农文旅融合,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及产业融合。不断优化与产业相关的科技、人才、投入等要素配置,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应大力推动就业创业。要进一步强化稳岗扶持措施,全面落实社保费缓缴、培训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最大限度稳定农民就业岗位。进一步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进一步优化乡村创业环境,提供创业场地、技术指导等服务,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创业信心,促进农民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水平自主创业。应大力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丰富农户承包地财产权能,健全利益保障机制。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及农房,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创新发展,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
下功夫完善共同富裕的调节机制。围绕如何分好“蛋糕”,拓宽增加农民收入的来源渠道。继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健全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确定给农民的各项补贴、各项保障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各地各级也要根据财力可能,在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实施“五方挂钩”等帮扶措施。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通过建档立卡、动态调整,精准落实各项衔接政策。深化“五方挂钩”和片区整体帮促机制,推进新一轮经济薄弱村攻坚行动,向薄弱村输入现代经营要素,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继续强化联农带农机制。创新运用我省积累的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历史经验,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更好发挥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联农带农作用。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带动农户增收机制,支持小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继续发挥好第三次分配功能。鼓励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慈善褒奖制度。强化对农村低收入群体、残疾人、无劳动力家庭的帮扶和保障政策,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下功夫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围绕如何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行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优良家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提供更多农民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坚持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尊重农民当家作主权利,使农村各个方面的制度和治理更好体现农民意志。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中,多听农民群众的呼声,不能用行政命令代替农民自主。坚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快实现城乡、区域、群体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可及,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保障广大农民在各方面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为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省委原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