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党建“执笔”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2024-12-03 10:14:00  作者:樊毅杰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难点所在。组织部门承担着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泛调动各方资源力量,推动多元共治共享,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治理效能。

建机制强堡垒,全面织密治理体系。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全面落实省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个要”的要求,应从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优化入手,切实增强基层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一盘棋”抓统筹谋划。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细化日常运行和议事协调规则,推动基层治理各项重点任务在推进中相互促进、在落实上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以镇街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共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下好齐抓共管“一盘棋”。“一张网”抓组织覆盖。深化网格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升行动,将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融合,健全“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让“支部建在网格上、党旗飘在楼栋上”。扎实开展“先锋入网 赋能治理”行动,组织在职党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新就业群体等进网入格,以党建“小网格”筑牢治理“大屏障”。“一体化”抓融合共治。牢固树立“大党建”工作理念,积极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工作机制,通过搭建协作平台、优化治理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建队伍提素质,精准赋能治理力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骨干队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务必有效贯通基层治理队伍选、育、管、用各个环节,全面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队伍。全方位拓源强储。深入实施村(社区)书记后备人才“雏雁计划”,选优村级党组织书记及“两委”干部,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壮大基层治理主体力量。将志愿者、物业人员、社区民警等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退休党员、退役军人、“两代表一委员”等作为补充力量,引导其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持续扩充“源头活水”。全覆盖培育赋能。运用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等方式进行教育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业务骨干代表“现身说法”,通过分享实践经验、交流优秀做法,进一步明思路、提素质。注重实战历练和“传帮带”,有针对性地安排优秀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见世面、长才干,让基层骨干由“专岗专能”向“全科全能”转变,成为处理基层矛盾、服务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全链条关爱激励。加大鼓励激励力度,细化政治上激励、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等具体措施,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评先评优等活动,加强对一线治理力量的关心支持。健全岗位等级和薪酬增长机制,畅通“优秀社工优先进‘两委’、优秀书记优先解决事业编、特别优秀的优先进镇街班子”发展通道,不断提升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

建载体优服务,聚力提高治理效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鲜明主题。重点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不断优化治理载体,提升服务效能,让为民服务、治理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优化服务阵地提效能。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一体贯通、全面覆盖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提档升级开放型、共享型党建文化广场、网格连心站,形成“大门常开、群众常来”的服务阵地网络。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用好“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通过远程收集微心愿、派发微清单、实现微办理,共同服务微治理,让“有温度”的党建带给居民“有质感”的幸福。深化智慧治理提效能。紧盯区域治理热点和行业治理堵点,综合运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建设信息化平台,拓展治理路径,创新智慧服务方式,推动信息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利用大数据开展深度挖掘和交互分析,增强对基层矛盾和风险的预警、处置能力,为破解治理难题注入新动能。强化基层减负提效能。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优化干部政绩考核,精简检查事项,巩固“牌子乱象”整治、工作台账清理成果,推动准入事项“非批不入”、材料报送“一次提交”,切实为基层减负,为改革增效。严格执行从基层借调干部相关制度,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队伍力量向基层倾斜,确保事权责相统一,让干部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谋发展、促治理、惠民生上。

(作者为启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