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就法律监督工作来说,要着力强化党委对法律监督工作全局的领导和支持,通过务实有效的政策保障,推动解决法律监督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不断营造重视、支持法律监督的良好环境。着眼数字检察背景下法律监督工作跨条线、跨职能、跨区域的特征,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承接法律监督模式重塑变革要求。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贾宇日期:2023-01-30 08:53:00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针对法治思维和观念的不足,要大力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力量来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法治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调控政策体系中以法律等间接手段为主,努力将财税、金融、产业等具体政策法律化。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日期:2022-12-29 08:19:00
-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律保障。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婉苏日期:2022-12-23 09:06:00
-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明“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公丕祥日期:2022-12-05 09:13:00
-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程华儿日期:2022-10-28 09:12:00
-
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持续提高法治素养,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我们就一定能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本报评论部日期:2022-09-26 08:56:00
-
新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良法善治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就一定能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本报评论部日期:2022-09-22 09:03:00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把良法善治的要求贯穿到国家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们一定能不断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以法治中国建设新成效,书写“中国之治”新篇章。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本报评论部日期:2022-09-21 09:03:00
-
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本报评论部日期:2022-09-20 09:34:00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前景将会无限光明。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本报评论部日期:2022-09-19 08:57:00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我们必能更好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法治中国建设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谱写新篇章如今。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本报评论部日期:2022-09-13 08:56:00
-
近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启动市县法治建设工作督察。督察组分赴山西、辽宁、江苏、贵州等8个省份,深入一线,紧盯薄弱环节,以督察为抓手,夯实全面依法治国基层基础。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天培 魏哲哲日期:2022-09-01 09:06:00
-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大价值所谓法治思维,即以现代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依据规则至上、职权法定、尊重人权、正当程序等原则要求,分析事物、判断是非、作出决策的理性思维方式。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封丽霞日期:2022-08-25 09:20:00
-
不断推动网络空间运转的规则化、治理的法治化,是我国走向网络强国的必经之路。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光日期:2022-08-08 12:48:00
-
进一步做好普法教育、提高涉农执法水平、完善涉农公共法律服务,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推动乡村法律服务提质增效。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刘以晴日期:2022-05-23 0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