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文化 > 正文
弹好乡村文化振兴的四维乐章
2025-03-19 10:35:00  作者:张书浩  来源: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铸魂”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调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乡土文化能人扶持,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更是要求江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都充分表明,只有口袋与脑袋同富,才是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才能在全国担当示范。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建设的基层力量,我们应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弹好乡村文化振兴四维乐章的广阔天地中感恩奋进、创新有为。

自下而上,摸清脉络“溯源”。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一方文脉,不仅塑造了一个地方的性格与气质,且具有极强的向心力量。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善于整合地方文化队伍资源和老干部、老教师、老队长、老手艺人等群众力量,利用田野调查、口述记录等方式,对镇域内名人传说、非遗故事、古迹古树、红色遗址、自然景观、传统技艺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普查,在摸清历史沿革、群众爱好的情况下,再广开言路,邀请专家学者、策划团队围绕激发群众文化内生需求进行头脑风暴、顶层设计,确保精心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镇书房、民俗展厅等公共文化空间群众真正愿意去,精心建设的睦邻养老中心、健身广场、红白喜事礼堂等为民服务阵地群众真正愿意用,精心组织的非遗展演、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群众真正愿意看。

由点及面,盘活阵地“强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让好看的乡村风景与有趣的乡村灵魂相得益彰,需要我们新一代的基层干部去解锁创造。一方面要做好面的统筹。镇一级要整合闲散文化阵地资源和文化队伍力量,设置镇级融媒站,并创新探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领综管站、文化站、网络站、融媒站的“一所四站”基层文化服务机制,利用好“两个喇叭三块屏”(应急广播喇叭、流动小喇叭、户外大屏、电视屏、手机屏)宣传资源,定期全媒体推送群众喜闻乐见的党的理论知识、身边新鲜事以及农业生产资讯,让党的声音时刻萦绕在群众耳边。同时,抢抓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机遇,引入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平台,提高广电终端安装率、互动率,真正让群众会参与、想参与。另一方面要做好点的激励。发挥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阵地作用,以微积分、微心愿等形式,鼓励群众参与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内容选配,参加访贫问苦、助老爱幼、村庄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开展年夜饭、团圆宴等具有烟火气人情味的集体活动,真正让爱党爱国、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和良好风尚在乡村蔚然成风。

化静为动,提升体验“增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不是简单的静态复制,而是生动的持续创新。在繁荣乡村文化过程中,基层干部要像重视经济发展一样,重视培育文化消费新场景、文化繁荣新力量。要科学划分已有文化场馆功能,打造非遗大师传承工作室,创新开设年轻人愿意参加的非遗、传统手作体验课,定期组织非遗展演进景区、进社区、进学校等各类活动,让传统文化拥有更多“青”粉丝。要注重扶持地方民间演艺团队,支持鼓励他们挖掘身边正能量素材,创作更多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精品,让村民产生思想共振、精神共鸣。要依托本地风俗民情、资源禀赋,在重要节日、农村赶集等人员集聚时间,适时举办四季村晚、文创市集、广场舞比赛、农民运动会等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参与度高的民间文体活动。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抢抓乡村旅游、亲子游蓬勃发展机遇,打造更多具有乡村趣味、韵味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吸引更多城市人走进乡村感受村味IP,真正让乡村热闹起来。

推陈出新,激发活力“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短评文章中写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做工作要顺应变化,应时而变,应势而变,不断开拓创新。”产业是乡村文化的载体,作为年轻的基层工作者,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作用,大力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当创客、当博主,让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文化历久弥新。抢抓规划师下乡等政策机遇,将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设计相融合,打造兼具现代美感与实用性能的文创产品,让古老的手工艺、土特产从“原生态”向“新国潮”蜕变。驾乘数字经济的东风,突破初级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顿,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加强营销,鼓励镇村干部、本地网红等参与直播带货,邀请美食博主、手作达人到农产品产地打卡,通过品牌授权、联名合作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做美乡村文化与经济生态的“双面绣”。

来源: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