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头图 > 正文
第76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97岁老兵追忆“戎马一生”
2021-09-03 09:55:00  作者:周 娴  来源:新华日报

抗战老兵陈乐扬。王悦谋 摄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的网上展馆迎来一位特殊的参观者——97岁的抗战老兵陈乐扬。

陈乐扬16岁踏上革命道路,入党至今已有81个年头。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过江苏、浙西的对敌伪反“扫荡”反“清乡”斗争;解放战争期间,他参与过苏中、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又投入抗美援朝战争……

戎马一生,转战万里。陈乐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1937年1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重建,刘晓任书记。他曾一度以上海麦伦中学教员身份作掩护,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当时,陈乐扬13岁,正在麦伦中学读书。

97岁的陈乐扬在网上展馆看到全民族抗战初期“中共江苏省委重建”的部分史料,当看到刘晓的照片时,老人激动地摘下眼镜,脸上满是崇敬之情。

陈老告诉记者,刘晓是上海麦伦中学的教师,正是在这位从事地下工作的“教员”引导下,自己才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8月,日军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目睹侵华日军侵略暴行的陈乐扬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在学校里,他积极参与抗战宣传、组织募捐等活动,“那时,学校里有许多中共地下党员,刘晓就是其中一位,他经常向我们讲述八路军夜袭阳明堡等故事。”刘晓当时住在上海慎成里64号的二楼,是当时中共江苏省委的办公地,离陈乐扬叔父家很近,陈乐扬对这位儒雅的老师印象深刻。

侵华日军的暴行,加上校园抗战氛围的熏陶,中学时代的陈乐扬坚定了参加革命的信念。1940年8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16岁的陈乐扬从上海来到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时部队的番号是谭震林领导的‘江南抗日救国军’,也就是在沙家浜坚持斗争的新四军部队。”这支部队在“江南抗日义勇军”渡江北上后留下的36名伤病员基础上建立,后来在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网上展馆中,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的游击队战士的照片、新四军的九六式轻机枪、村民与侵华日军搏斗用的铁耙……让观众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也唤起陈乐扬在江苏的战斗回忆。

“抗战时期,我是侦察参谋,要跑在前头,第一时间了解敌人情况。”当时没有雨鞋,遇上阴雨天,陈乐扬的鞋子就没干过,放哨时穿着湿鞋站在泥水里,加上蚊虫多,脚上被叮了就会发痒,一抓就会溃疡。条件艰苦都不算什么,日伪据点不断增多,日益恶化的局势让陈乐扬焦急。“有一次部队从溧阳一直打到天目山,战斗持续了两三个月。”

当时,苏南是敌伪统治腹地,在频繁“扫荡清乡”中,新四军一直非常活跃,“我们基本在南京郊区及其周边活动,如江宁、溧水,在句容活动最频繁,打鬼子也比较多。”陈乐扬记得,当时日伪“清乡”,在镇江、宝堰、金坛一带修建了竹篱笆,建立伪政权,“我们发动群众在夜里‘破篱笆’,要么拆要么烧,反反复复有50多次。”

陈乐扬回忆,当时他们就在南京周边作战,日本鬼子快投降时,他随部队参加苏南地区的反攻战,从日伪军手里解放了溧阳和高淳。他记得和战友行走在高淳老街上,军鞋和青石板路擦出“嗒嗒”的声响,“我们以前作战,都走惯了泥路,一时还觉得不习惯。”

1949年渡江战役中,陈乐扬的部队第24军从安徽无为一带渡江,在铜陵登上长江南岸,突破敌人防线后迅速到达郎溪、广德一带,堵截从南京撤退的敌人。参加了“郎(溪)广(德)围歼战”后,部队向东行军到浙江安吉,接到命令后又回师警备南京。

“我和南京很有缘分。”陈老笑着说,抗战胜利之际,他在南京周边作战,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时又来到南京城内参加警备工作。

在陈乐扬家里,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放着一枚炮弹模型,模型下面写着“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炮弹模型的边上,是陈乐扬的老伴程蕴琪精心挑选的花篮。

2015年9月3日,我国首次组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题阅兵,陈乐扬作为新四军老战士群体代表,赴北京参加阅兵活动,接受全国人民的致敬。

回忆当时的情景,陈老心潮澎湃,他给我们展示参与阅兵时穿的新四军军装和佩戴的胸花。在陈老看来,他既是新四军老战士群体代表,也是代替牺牲的战友参加了这次阅兵。

1962年边境自卫反击战后,我军抽调人员充实巩固西藏边防前线,陈乐扬毅然奔赴数千公里外的西藏,一守就是9年,他觉得,这些付出和革命烈士献出生命相比,根本不算什么。“相比起来,我很幸运,要为革命事业努力工作。”

前一阵子,陈乐扬把家里很多军功章捐了出去,他说,这些军功章所承载的历史早已刻在他的记忆里,“捐出去放在展馆里,可以激励一代代青少年,要有志向、有信仰、有责任。”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