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双传学:“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认识自觉与责任担当
2021-08-26 16:29:00  作者:双传学  来源:新闻战线

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将坚持党性原则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准则。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再次强调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为宣传思想战线提升工作水平、主流媒体推进融合发展确立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重申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重大意义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主办的报刊在新闻活动中要贯彻和体现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意志,用新闻手段反映人民精神,报道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表达人民的意见、要求和愿望。中国共产党人继承这一理念,就报刊的党性、人民性和二者的一致性作出了一系列论述。1942年3月,毛泽东将《解放日报》的改版要点概括为“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在创刊一千期的社论中鲜明指出,“我们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是人民大众的报纸,这是我们这个报纸的第一个特点。”作为我们党第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发表了一系列论证党报与人民报纸关系的文章。1947年1月11日,在“本报编辑部文章”《检讨和勉励》中提出,“《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也就是一张人民的报,《新华日报》的党性,也就是它的人民性。”在党的新闻史上首次公开表明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新中国成立后,党一贯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新闻业界和学界就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展开讨论,引发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面临新形势、新环境的空前考验。一方面,所处的历史方位、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利益群体博弈成为常态。这种现象传导到党的新闻事业中,出现了种种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观点。其一,片面强调党性而否定人民性。有人认为,既然党代表人民,就没必要再提人民性。这是将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使党的新闻事业脱离群众、远离社会;其二,片面认为人民性高于党性。有人认为,人民群众人数超过党员人数,所以,人民性大于党性、高于党性。这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的关系学说;其三,把人民性与党性对立起来。有人认为,党性和人民性应该相互制衡。这是把党性与人民性当作一对矛盾范畴处理,背离了事情的本来面目;其四,从局部理解党性和人民性,忽略了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这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不但存在于新闻学界业界,而且蔓延到党的基层干部中,以致出现了“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这样的奇谈怪论。

进入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智慧和勇气,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就党性和人民性问题作出系统论述、深刻阐释。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再次强调,“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加深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认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重新并提党性和人民性的概念,强调二者统一并对各自内涵作出阐释,澄清了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起到了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这既是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亦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对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深学彻悟、细照笃行。

当前,主流媒体正加快推进深度融合发展。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拥有83年历史的《新华日报》为“旗舰”,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重要论述,坚持做党的“一个方面军”和“人民的报纸”,在融合发展中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恪守党性原则,坚定立场方向

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对党性作了进一步阐述。他指出,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些论述的精髓要义,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性原则。

强化喉舌意识,牢牢坚持党的领导

恪守党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演变中,互联网是最大变量,必须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要求落实到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从整个舆论生态看,党管媒体不是只管党直接掌握的媒体,而是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就主流媒体而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在党的工作体系中,党是本体,是根本的、第一性的;主流媒体发挥喉舌作用,服从服务于党的全局工作,是从生的、第二性的。认清喉舌定位、强化喉舌意识,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前提。在深度融合新形势下,媒体单位特别是媒体集团下辖类型多样、各具特性,运行管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如何将党的领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主流媒体面临的一场新考验。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政治家办报”,反对单纯业务观,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编辑记者。

严肃宣传纪律。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执行宣传纪律,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夯实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工作责任传导到媒体的每一片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形成共管共治的良好局面。

2021年4月6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签署仪式,报社党委书记与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逐一签署责任书。

健全运行机制。针对新媒体运营大容量快节奏、纸媒和新媒体多样化协作性等情况,完善流程管理,强化风险防范,确保正确导向。

强化“显政”意识,全力反映党的主张

恪守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宣传党的主张是核心。必须自觉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向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看齐,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全力反映党的主张。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第一次公开提出“显政”这一重要概念。强化“显政”功能和担当,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是主流媒体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课题。

新闻舆论工作强化“显政”,包含十分丰富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路径。其中最基本的内涵,就是要在喧嚣纷乱的信息洪流中将党的形象和声音凸显出来。在当前传播格局中,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强化议程设置,着力放大“音量”,才能让党的路线方针、决策部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对每一个重大主题都投入大量媒体资源进行报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投入人力之多前所未有,报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决胜全面小康,在“规定动作”之外策划了10多个方面的“自选动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当天精心推出100个整版。不遗余力、浓墨重彩,形成了宣传声势、舆论强势。

2021年7月1日,新华日报策划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封面通版,刊发“辛仲平”大型政论《日出江海万重新》。

强化自省意识,始终保持政治定力

恪守党性原则,保持政治定力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治定力”的鲜明理念,并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作出精辟论述。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这场自我革命中遭遇各种压力挑战,也面临各种权衡取舍,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必须强化自省意识,时刻保持自省自警、自律自重。政治定力是思想认识和行为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修炼强化。

排除错误观念干扰。年轻编辑记者容易受到非主流思想和错误观念的影响。以有力有效的方式展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应成为长抓不懈的基础工程。

摆脱传播流量诱惑。要坚决抑制为提高点击率、转发率而搞低级趣味、打擦边球、哗众取宠的“流量冲动”,明方向、讲价值、重导向,善于以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流向”。

提升导向把关能力。“四全媒体”态势下,只有不断提升编辑记者的业务素养,才能有效避开“信源陷阱”“时间陷阱”“专业陷阱”“炒作陷阱”等险情。

应对社会角色矛盾。编辑记者兼具多种社会角色,在职业境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个人生活感受可能对职业行为产生扰动。要加强管理创新和文化建设,切实提升他们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

2021年6月9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行一年一度的青年干部人才培养座谈会。

坚持以民为本,拓展活力源泉

坚持人民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总书记关于人民性的阐述,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他多次在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中都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主流媒体增强融合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必须深刻认识人民性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新闻舆论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着眼需求变化,新闻传播服务人民

坚持人民性,就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流媒体推进深度融合,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呼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意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闻信息需求。这既是坚持人民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主流媒体竞争力、影响力的根本途径。融合发展实践中,要从各个方面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以精品内容赢得人民。要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用专业人才打造内容精品,尤其是时政新闻、民生报道、数据新闻、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等,花大力气提升质量水平,以及时性、权威性、准确性、思想性服务群众、赢得群众。

以全媒方式普惠人民。互联网为受众平等参与文化生活提供了史所未有的机遇。要适应接受信息从“读”到“看”的演变,善用全媒体手段,加大可视化内容供给,弥合“信息鸿沟”,惠及普通群众。

以用户思维贴合人民。要实现从传播者中心到用户中心的转变,从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的转变。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运用算法技术量身定做、精准传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扎根现实土壤,鲜活内容来自人民

坚持人民性,就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要切实贯彻“四力”要求,迈开双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只有行千山万水、走千村万寨,入千家万户、吃千辛万苦,新闻宣传工作才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才会产生鼓舞人、感召人、塑造人的蓬勃力量。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是主流媒体赖以生长的肥沃土壤。

重原创,掌握一手素材。原创内容是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互联网时代,“脚底板下出新闻”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越是通信发达、信息繁杂,越要融入人民群众,掌握一手素材,多创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作品。

求深度,勤于调查研究。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时代方位和历史使命,才能强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采写出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佳作。

动真情,彰显百姓情怀。要时刻对人民群众怀着真挚的感情,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心中有人民、笔下有深情,新闻报道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树立开放理念,转型发展依靠人民

坚持人民性,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弘扬“开门办报”传统,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开门办报”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当前“全员媒体”的传播格局下,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开门办报”,既是主流媒体推进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亦是应对融合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丰富媒体内容、构建舆论生态、提升运营水平、扩大传播范围的战略选择。与商业平台相比,主流媒体的运作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要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型发展,就要吸引广大用户参与新闻信息生产传播。

开放生产体系。要注重整合互联网技术释放出来的传播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参与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建设资源聚合型乃至平台型媒体。

加强即时沟通。在运用数据分析进行“用户画像”的同时,要围绕策划和反馈环节,在媒体运营和内容生产层面,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为协调和优化供需关系提供可靠依据。

借力网络社交。应着眼社交需求、加大激励力度,促成用户从感动到行动,形成“裂变式”多级传播,将用户关系网络变成主流媒体传播渠道。“开门办报”原则与“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高度契合,必将在新时代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融汇党心民意,放大共振效应

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根本在党和人民的关系是一致的、统一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对于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融汇党心民意,形成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的舆论生态,放大党和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共振效应。

融通传播渠道,建好桥梁纽带

新形势下,“到群众中去”不仅指新闻工作者深入群众,还应包括传播渠道连通群众、新闻内容和党的声音触达群众。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也就应该成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主阵地。要将传播渠道作为体现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基础设施”,切实推进全媒体建设,深入贯彻移动优先战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渠道建设中,媒体要以传播力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基准,坚定不移地提升连接效率、增强传播效能。

强化系统思维。要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端汇集,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集中力量打造知名品牌。

强化产品思维。主流媒体特别是移动媒体要加强用户研究、引入产品概念,将媒体作为“传播载体+内容、形式、功能”的有机体进行精心设计、整体打造,坚持科学运营、动态升级,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强化技术思维。要把技术工作列为战略性工作,从技术保障走向技术引领、技术驱动;要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快先进技术落地生效,实现从融媒体到智媒体的转型;要紧盯技术前沿,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以技术赋能传播、把握主动。

融通新闻内容,彰显同声同气

媒体内容生产中,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更好地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不是各自独立的工作,更不是对立的工作,而是一体化进行的工作。既要接天线,“站在天安门上”思考问题,又要接地气,深入田间地头听风辨雨。

宣传党的主张“大”中见“小”。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的各类重大主题宣传,都要做到全方位、多视角,大主题、小切口,及时报道人民群众的积极态度和热烈反响,用人民群众的亲身经历、生动故事、真切体会予以呼应佐证,形成上下齐心、良性互动的舆论氛围。让人民群众成为党的主张的代言人,可取得更好传播效果。

反映人民心声见微知著。以人民群众为对象的各类报道,无论是生产生活、愿望呼声,还是典型事迹、凡人小事,都要强化大局意识,这样有助于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有助于党的政策主张顺利实施、不断完善,有助于主流价值观发扬光大、润物无声,有助于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2021年7月15日,新华日报记者(左三)在扬州江都区采访时与当地群众围坐交流。

融通话语体系,实现相辅相成

当前社会上客观存在着两类话语,一是以党政系统及社科理论界为使用主体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二是以人民群众为使用主体的大众话语、网络话语。要科学把握两类话语的不同特点和内在关系,坚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的方向性、科学性,同时克服其严肃刻板、高高在上的倾向;要彰显大众话语、网络话语的生动性、开放性,同时克服其粗俗歧义、格调低下的倾向。要推进两类话语相融相通、相辅相成,形成反映党心民意的话语共同体。主流媒体在以政治话语把准导向、以学术话语深化思想的同时,要将大众话语、网络话语的筛选接纳、深度融入作为重点任务。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宣传,要从简单灌输走向温和内敛、灵活多样的“柔性传播”。

改进文风增强亲和力。要善于采用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丰富手段增强辐射力。网络话语不仅仅指网络流行语,而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全媒体、多样化表达方式的集纳。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传播形态、表现手段,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辐射效能。

注重创意增强爆发力。网络话语为放大党心民意共振能级提供了有利条件。要以党的主张为内核、以群众关注为动力,将创新思维、用户思维和技术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更多“爆款”产品。

知行合一方为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关键要学以致用、深入践行。既要深刻认识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重大理论价值、丰富思想内涵,更要全面把握其现实指导意义,积极探索媒体实践路径,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深化理解、贯彻落实,不断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水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作者系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来源:新闻战线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