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着力破除高质量发展阻碍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探析
2025-04-03 10:01:00  来源:经济日报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常态。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内卷式”竞争令众多行业和企业深陷其中,其影响面之广、破坏力之强、危害性之深,已经到了非整治不行的地步。

连日来,本报以《“内卷”之困》《“内卷”之因》《“内卷”之治》为题,刊发系列深度调研报道,深入分析了“内卷式”竞争的有关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整治“内卷式”竞争。2024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制对象愈发清晰,举措更具针对性,治理决心更加坚定。

“内卷式”竞争之所以产生,内外部供需形势变化是重要原因,政府干预不当等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如今不少行业进入新旧动能转换与存量竞争阶段,技术创新面临一定瓶颈,企业的生存压力客观存在。也须看到,一些地方盲目追风口、铺摊子、上项目,靠着不合理的补贴,让原本能力不足的企业进入了市场、原本经营不善的企业未能出清,扭曲了资源配置与价格信号,加剧了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干扰了市场顺畅运行。

更深层次看,“内卷式”竞争不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背道而驰。低价、低质、低水平竞争之下,一些商家不惜以次充好、跟风抄袭,以抢占市场份额,对创新者产生了挤出效应。优胜劣汰是市场正常现象,逆向淘汰则不然。“内卷式”竞争已经走到高质量发展对立面,成为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走创新发展道路的阻碍。

病症多样、病因复杂,决定了破除“内卷式”竞争必须汇集多方合力,锚定“综合整治”做文章。

综合整治要从强化行业自律做起,更大程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催生出新的行业,行业管理出现许多新情况。我们既要补上新兴业态行业组织空位,也要完善传统产业行业协会职能,还需形成清晰规范的行业标准,把强制性的最低质量标准落到实处,压缩劣质产品生存空间。如今,链主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强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增强链主企业的责任意识,才能在最大范围内形成行业共识,构筑起“共生共赢”产业链。

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行为越有效。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要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政府“有形之手”应更多聚焦在企业共性问题上,比如打造公平竞争、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切实保护产权,强化市场监管,推动解决单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攻克的技术问题等。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完善市场规则并带头遵守规则,规范竞争秩序;又要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允许市场有效出清,进而逐渐达到新的市场平衡。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从短期看,应进一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严格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中的相关要求;从长期看,还需完善财税体制、优化政绩考核,促使各地在错位竞争中谋发展,破解低水平重复建设屡禁不止的难题。

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只有技术革新、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彻底跳出“内卷”怪圈。广大企业应积极顺应市场变化,鼓起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在增量市场中不断创新。各地各部门也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卷低价,卷不出高质量发展未来。告别低水平竞争,坚持以创新驱动打破低端锁定,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以健全的法治护航企业前行,才能将“内卷”压力真正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新的跃迁。(本报评论员)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