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实践呼唤理论创新,指导新的实践不仅需要回答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发展路径、核心标志等问题,还需要回答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思维方法。本文以几种科学思维为例,谈谈如何运用科学思维发展新质生产力。
运用战略思维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科技创新,更需要先进生产力。生产力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更是衡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标准。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发生深刻变革,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我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大变局中也蕴含着新的机遇。在世界历史上,英、美等国正因为抓住了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才成为世界强国。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世界变局,立足科技创新这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运用战略思维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放眼未来,又要放眼世界,在保持战略定力中赢得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主动。
运用辩证思维发展新质生产力。“辩证思维是指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并自觉按照规律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事物。”运用辩证思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处理好三对辩证关系。一是处理好“新”与“旧”的辩证关系,将现代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相结合。现代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者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成长和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基础之上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破旧立新”,而是“以旧促新”。二是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欣欣向荣。反之,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倾向则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危机。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必须警惕“本本主义”“拿来主义”等错误倾向,防止一哄而上。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采用不同的发展路径,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三是处理好“近”和“远”的关系,将立足当下和谋划长远相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工程,既要有短期目标,又要有长期规划。对于一些群众急难愁盼的发展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满足群众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对于一些短期无法见效的基础理论研究,要坚持长期主义,给予更多耐心和支持,为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发展动能。
运用系统思维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大客观构成要素。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不仅强调对单一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更强调对劳动过程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实现劳动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努力达到“1+1+1远大于3”的目标,从而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必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使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更好体现科技发展新趋势,在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为大批高素质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空间;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使人才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运用创新思维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坚持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牢牢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提供了方向指引。第一,要在技术产业层面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以技术进步推进全要素生产力提升,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第二,要在发展方式层面创新。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必须树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增长。只有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三,要在体制机制层面创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适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环境,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运用底线思维发展新质生产力。“底线思维,就是居安思危,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外部“筑墙设垒”“脱钩断链”,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因素,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始终坚持自信自立、独立自主,从最坏处着眼,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同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权,保持清醒和坚定,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时刻准备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失控蔓延,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总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不仅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下功夫,还要在方法论上下功夫。通过将科学思维方法贯穿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