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智胜榜 > 最新推荐 > 正文
构筑共建共享的 城乡居民医疗互助体系
——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开展村民医疗互助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17 09:44:00  来源:新华日报

2016年2月至2020年3月,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36名帮扶队员扎根基层、驻村帮扶,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分布式光伏、技能培训、安东米富平台、健康扶贫”四张亮丽名片。其中工作队探索开展的村民医疗互助实践成效显著,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赞赏和肯定。省委副书记任振鹤在《感谢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健康扶贫”解民忧》材料中作出批示:“‘健康扶贫’是攻坚战中的难中难,坚中坚。省委驻涟水县工作队结合驻村实际,倡导探索的‘村民医疗互助’方式值得关注,请省扶贫办等部门及时了解、总结。并对工作队真情真心真诚为民帮扶的事迹予以大力宣传。”

探索

村级医疗互助,成为减轻群众看病贵的“第二医保”

自入驻涟水县以来,工作队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在做好产业扶贫的同时,积极探索健康扶贫,重点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在农村,一些贫困家庭看不起病,“小病拖、大病挨”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工作队救助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家庭年收入最高的只有3万元,除医保报销外,自费部分大多数家庭难以接受,个别孩子因未及时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期。

对于困难群体而言,信息渠道闭塞,政策吃不透,加上申报程序复杂,是他们很难享受到救助政策的主要原因。如何让政策找人成为现实,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就成了工作队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8年,工作队用慈善捐助的12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率先在涟水实施“1+N”村民医疗互助试点,即:“1”就是用80万元帮助17个村建档立卡户6097人,按照每人120元预算实施住院补助医疗保障;“N”就是用40万元鼓励有条件的4个村按照100元人均预算开展村民医疗互助,其中村民每人筹集30元,工作队再补贴10万元/村。通过“村民掏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赞助一点、政府引导一点”筹集资金,对困难群众按病种进行“二次报销”。

2019年,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工作队用结余工作经费和善款100多万元,在东胡集镇实施村民医疗互助,按照“以家庭为单位,村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每人筹资30元,工作队和镇政府再各补贴10元/人,构成人均预算50元。项目启动后,2019年全镇参保人数达2.7万人,今年参保人数达到3.4万人,比去年增长了26%。

东胡集镇建档立卡户徐文成,因突发主动脉破裂,先后两次住院动手术,医疗费用高达30多万元。他全部医疗费用医保报销近90%,村民医疗互助“二次报销”26040元,自己实际花钱并不多。他感慨地说:“多亏这个互助,我没有因病返贫。”

一年多来,工作队还为涟水30多名(其中建档立卡户7名)困难家庭“先心病”患儿实施手术救治,救助金额达百万元。

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实施的村级医疗互助,坚持了以下原则和特点:

一是自愿参与。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帮互助精神,自愿以家庭为单位全员参加。每个周期内不可临时增减互助成员,每年期满后重新筹集互助资金、建立互助关系。

二是面向全体。不论男女老幼,不管“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不问既往病史,即使带病在身,只要是本镇村人都可参与。

三是因地制宜。各地互助人均预算、筹资结构可结合当地情况确定,最低标准50元/人;报销起付线、每档病种报销金额、年度报销上限根据参与人数、资金池规模等实际情况制定。

四是标准明确。依据国家CN-DRGs应用版(疾病诊断分组),细分1539个住院病种,并对其中398个大病病种重点补助。一样的病种一样报,只认标准不认人;只认病种不认医院,实现公平报销。

五是灵活透明。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项目参与、自筹费用缴纳、报销申请、报销公示等功能。

六是安全规范。全部资金进入镇村账户,由第三方平台负责制定报销方案,并对报销申请进行审核,镇村根据审核结果,将报销金拨付到申请人银行卡上。

成效

花小钱办大事,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帮扶作用

涟水县村民医疗互助共建共享精准帮扶模式,受到了多方关注,全省已有20多个县、区实施了村民医疗互助项目。工作队《探索推行村民医疗互助,建立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在2019年全省创新创优评审中获得一等奖,其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及国扶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是改善了乡村治理环境。医疗互助增强了百姓获得感,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镇村事务的积极性,融洽了干群、邻里关系,提升了百姓幸福指数,乡村治理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是帮扶资金精准到位。截至9月30日,涟水县村民医疗互助补助金额236.6万元,补助1489人,人均补助1589元,最高补助到自费部分的100%,避免了帮扶资金撒胡椒面,实现了公平补助,没发生一起因互助引发的矛盾。平均减轻老百姓自费负担19.42%,其中建档立卡户减负41.49%。所有补助全部按病种定额补助,摒弃了以往“看得多补得多”、最终“补富人”的弊端,抑制了按比例报销造成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三是实现了保障全覆盖。因病致贫返贫的对象几乎全都是中低收入家庭,大量集中在农村,而这部分人恰恰是需要帮扶的对象。虽然政府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政策扶持力度已经很大,但商业保险赔付难、病人不保、老人不保的现状,依然让这部分农民看不起病。而村民医疗互助的“普惠性”则有效补齐了这个短板。

四是实现了花钱少保障高。互助资金放在乡镇全部补给群众,重点补助住院生大病的患者,每一分互助金的使用都用得明明白白,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利益调整让渡于百姓。同时花小钱办大事,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帮扶效果明显,赢得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好评。

建议

大力推进,构筑共建共享城乡居民医疗互助体系

通过试点,村民医疗互助在开展健康扶贫,着力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巩固脱贫成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如何大力推进医疗互助、构建共建共享城乡居民医疗互助体系?

一是建立第三方管理机制。按照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促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因地制宜建立第三方管理村民医疗互助机制的有关要求,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向经济薄弱村推广,形成由政府引导、镇村主办、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城乡居民医疗互助体系,着力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二是提升村民医疗互助保障水平。将村民医疗互助纳入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体系,拓展医疗救助功能实效,提升医疗互助运作水平。加快完善制度设计,出台政策支持,将医疗互助与医疗救助有机衔接,强化医疗保障兜底能力,不断增加低收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建立医疗互助工作信息平台。推动社会救助、慈善援助相关健康医疗救助项目、救助资金与农村居民健康疾患需求、村民医疗互助资金需求紧密对接,切实提升社会医疗救助效率和医疗互助能力水平,满足广大低收入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热切期盼。

四是拓展村民医疗互助筹资渠道。互助资金筹集是村民医疗互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试点中,村民医疗互助资金大多通过“几个一点”方式筹集,个人实际出资占筹集标准的60%左右,剩余40%通过政府、社会、村集体其他三个渠道筹集。建议成立镇(村)民医疗互助引导基金,鼓励民间慈善资金和帮扶资金,作为引导资金和补充资金。鼓励有条件的村实施集体经济补贴机制,扩大医疗互助资金规模,提升医疗互助水平。

新华传媒智库调研组

(执笔:孙国君 丁亚鹏)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