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智胜榜 > 最新推荐 > 正文
这些词汇,记录江苏铿锵发展的“年度表情”
“江苏新智库联盟”评出2020年度江苏十大热词——
2021-01-12 09:26:00  来源:新华日报

世界在人的意识之外,却在人的语言之中。热词,是一个时代的群体记忆,更是人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它记录着一个时代的铿锵脚步。回首极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发力中走过。作为肩负着“为全国发展探路”重任的江苏,更是在夺取“双胜利”、奋进“双循环”、建设“美丽江苏”、决胜“全面小康”中,留下一串串有温度有记忆的“关键词”。岁末年初,江苏新智库联盟依托新华传媒智库舆情大数据平台,并结合智库的专业观察,推荐出一批“江苏年度发展热词”。经最终筛选梳理,形成了2020年度江苏发展“十大热词”。

1 双胜利

【热度指数】 1289318

【推荐智库】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上榜理由】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面对疫情防控与稳定经济增长这一矛盾的巨大挑战,江苏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各界人士的齐心协力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以强有力的“两只手”取得了疫情全面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一方面,江苏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科学防控、全民防控,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指导和各市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疫情防控的优异成绩;另一方面,江苏面对疫情对产业运转、对外贸易、金融稳定、需求市场等经济运行中方方面面的较大影响,各级党委政府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复工复产,较快稳住了全省经济的基本盘,为长远发展积蓄了新动能。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达73808.8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增速1.8个百分点,全年经济走势实现“V”形反转。江苏省在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战果的同时,在2020这张经济发展领域的“最难考卷”上,再次取得高分,体现了“尖子生”的底气、韧劲和担当。

2 江苏高铁

【热度指数】 1052600

【推荐智库】 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

【上榜理由】 2020年12月30日,随着首趟高铁G8321次列车从盐城站驶出,盐通高铁正式通车,自此结束了盐城、上海两地没有高铁直达的历史。2020年,是江苏铁路爆发的一年,全线贯通的连淮扬镇铁路、盐通高铁,激活了苏北铁路网,沪苏通铁路打通了上海前往苏中苏北腹地的通道,扛起了长三角“北翼崛起”的大旗。

回望“十三五”,江苏以我为主、系统谋划,喊出了“苏北突破、苏中提升、苏南优化”的战略口号,在新发展道路上,实践出了一条“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续建一批、储备一批”的特色铁路项目滚动发展之路。5年来我省新增高铁里程已达1356公里,全省铁路建成里程将达到4204公里,其中高铁2215公里,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52.6%、157.9%,高铁里程排名由全国第14名一跃进入全国前三。“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串联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个国家战略,江苏铁路发展水平正在由“追赶”跨越到“领跑”。

展望“十四五”,江苏高铁覆盖设区市将从6个增加到12个。到2025年,全省铁路总里程将达到5500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500公里,覆盖90%左右县级以上节点, “轨道上的江苏”基本实现。

3 圆梦小康

【热度指数】 907226

【推荐智库】 苏北发展研究院

【上榜理由】 2020年,全省上下奋力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胜利。“十三五”末,全省254.9万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年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标准,12个重点帮扶县(区)全部“摘帽”退出,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0年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GDP稳居全国省(区)第一,城镇化率达到72%,粮食产量达到745.8亿斤,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省域一体化全面加速,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苏北农民住房集中改善惠及20万农户,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00万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居民健康、养老、托幼、住房、体育、助残等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城乡融合、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等领域治理能力得到新的提升,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4 苏大强

【热度指数】 860644

【推荐智库】 区域现代化研究院

【上榜理由】 疫情防控期间,“驰援湖北”成为全国最响亮的关键词。曾经被网友调侃的“散装江苏”迅速化身“苏大强”,从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至2月19日,江苏先后派出2505名医护人员(含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公共卫生专家和抽调的基层卫生工作者)奔赴湖北,在武汉、黄石两地多点开展救治工作,在全国省、区、市中人数位居前列。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省在“坚守江苏,驰援湖北”两条战线上同时出击,涌现出无数的“最美逆行者”。在“坚守江苏”战线上,我省激活“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社会治理体系效能,构筑起“防治”疫情的“天罗地网”。经过不懈努力,江苏取得了在全国省区中唯一保持新冠患者“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记录。在“驰援湖北”战线上,我省精锐尽出,抽调全省80%的呼吸与危重症科、感染病科以及重症医学科的医疗力量,是支援湖北各省市队伍中派出人员最多、参战最早、战线最长、时间最久的队伍,向全国人民提交了一张“生命至上,有苏无恙”的壮美答卷!

5 双循环

【热度指数】 503305

【推荐智库】 现代服务业智库

【上榜理由】 “双循环”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的补充、修正、完善和提升,是我们国家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双循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个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得益彰而又有所侧重的路径。江苏一直以来都是制造业和贸易行业的排头兵,拥有巨大的内需潜力、雄厚的工业基础和长三角区位优势等实现“双循环”的客观条件。我们要有效利用这些条件,加快构建双循环体系。一是利用市场机制,构建产业转移体系。要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基础上,对产业进行区域布局,全面发挥不同区域要素的优势。二是加强区域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相对完善的金融制度、充裕的人力资本等。但从现实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因为行政区划、户籍制度等因素,一直没能形成统一市场。未来,要想真正推动实现区域内循环,必须大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三是发挥江苏优势,建设国内大循环体系,主动参与国内生产资源的有机整合,做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强化各部门合作。

6 美丽江苏

【热度指数】 237720

【推荐智库】 金善宝农业现代化研究院

【上榜理由】 2020年,江苏颁布实施《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主抓手,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人文特色之美、文明和谐之美、绿色发展之美。

一年来,“美丽江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一是生态优先,“治污”“填绿”“留白”三张答卷,张张精彩,锚定了美丽江苏“争当表率”之基。二是以人为本,注重换位思考,坚持共生思维,铸就了美丽江苏“争做示范”之魂。三是统筹区域和城乡,统筹考虑生态保护、城镇布局、产业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塑造了美丽江苏“走在前列”之形。以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江苏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既注重城市设计和标志性建筑设计,以提升城市的颜值,又重视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空间再造,以提升城市品质,让“美丽江苏”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未来。

7 张 謇

【热度指数】 219512

【推荐智库】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上榜理由】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实业救国”、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并赞扬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由此,“张謇”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词。

以“习近平江苏行 走进南通博物苑”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网络检索结果多达8000多条;以“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张謇留给我们哪些启示?”为题进行搜索,检索结果约10200个。截至目前,南通博物苑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企业家及群众约10万人次的参观、考察、学习。围绕张謇精神举办的各级论坛、座谈会、研讨会已达10余场次,相关的研究文章时常见诸各类媒体,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的系列研究丛书正在编校中,相关的研究机构、培训机构、教育基地也相继筹建起来。张謇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的实践,时至今日仍有着鲜明的引导和教育意义,其“遗留一二有用事业”的价值追求正感染和激励着更多的人纷纷投身于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8 十年禁渔

【热度指数】 178647

【推荐智库】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

【上榜理由】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该计划宣布,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禁渔制度是我国贯彻《渔业法》规范违法捕捞的一项措施。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它是基于长江鱼类生态习性等科学资料所做的科学决策,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2015年我国渔业主管部门对长江禁渔期制度进行调整完善,融入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近年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正式出台。其法治视野不再仅局限于《渔业法》的为“渔”而“禁”。如,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第53条规定,“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长江河口规定区域等重点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这意味着,长江禁渔制度将步入《长江保护法》的时代,生态环境修复才是长江禁渔的主旨所在。

9 “十四五”规划

【热度指数】 164342

【推荐智库】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

【上榜理由】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经验。刚刚过去的2020年,既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后,江苏如何谋新篇、开新局?“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至关重要。

2020年底,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正式通过江苏“十四五”规划《建议》。《建议》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统领,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贯穿江苏“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总纲领、总要求,紧扣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光荣使命,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和群众期盼,对江苏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并提出一系列创造性落实的思路举措。特别是《建议》中提出的江苏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以“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果,高效能治理实现新提升,美丽江苏展现新面貌,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改革开放形成新优势”的“六个新”极大鼓舞了人心,催人奋进。

10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

【热度指数】 103566

【推荐智库】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上榜理由】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考察大运河时指出,“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江苏作为大运河的生长“原点”,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在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文化研究、河道治理、文旅融合、区域发展等多个方面多点发力、系统推进,力争建成全国样板段、示范段。2019年2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印发后,同年12月,《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出炉,在全国率先构筑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四梁八柱”;2020年1月1日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同年5月12日,江苏省政府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些都为江苏在更高起点上激活古老运河新生机创造了良好条件。

策划:翟慎良 李先昭 执行:江苏新智库联盟

大数据支持:杨皓 整理:笪颖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