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名家新论 > 正文
沈徐标:优化内容,建设多元网络思政平台
2024-08-13 09:39:00  作者:沈徐标  来源:新华日报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成绩斐然。不少高校都已经搭建起了网络思政教育平台,通过线上教学、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展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增强了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在科技层面上,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网络科技的更新也在加快,尤其是人工智能(AI)技术日新月异,这使得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与维护也面临着不断更新与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其次,在教学层面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形势。如何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将新质生产力内容融入思政教学,使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利用新技术手段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有效性,是当前高校实施网络思政教育的关键步骤。另外,在师资层面上,部分教师因年龄等原因,其网络教学能力不强、信息化专业素养不高;同时,由于教师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健全,部分教师在网络思政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中积极性不高,难以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培养学生、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必须与时俱进,理解新质生产力赋能的价值,以学生需求为中心,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加快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构建网络教育平台

高校要在新质生产力支持下,建设多元化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首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科技方法,将教学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和开发移动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方便高效的学习渠道。其次,高校与教师可以借助VR、AR等前沿科技,通过网络课程、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等形式,实现对各类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此基础上,平台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智能推荐和定制课程等个性化教学服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平台应注重交互式沟通功能建设,通过建立论坛、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沟通平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与此同时,平台还应加强网络安全监管,用技术筑牢“防火墙”,保护用户信息、过滤不良信息、防范网络攻击,营造稳定安全的线上教学环境。

优化教育内容供给

新质生产力给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高校和教师要主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工具,精心策划并定期更新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方式,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首先,高校应该制定出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详尽的培养计划,既要明确培养目标、任务和内容,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与爱好,保证培养计划实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还要考虑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向,适时地对培养计划进行调整与完善,使之与时代相适应。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符合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需求,而且要兼顾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出发,设置充实和多元的网络思政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切实满足新质生产力下的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互联网的生活与学习中,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开展“互联网素质”的主题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兴趣喜好等资料,创作或向他们推荐适合自己需求的个性化思政教育资源,并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辅导与反馈,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掌握他们的学业状况与学习需求,从而为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核心力量。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以适应网络思政教育的需要。首先,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引导教师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其次,高校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可以通过设立教学成果奖、科研项目支持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实践。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工作,确保教师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另外,高校还应积极引进和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这些人才可以为网络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网络思政教育中,高校应紧密注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向,从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优化教育内容供给、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质生产力高素质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