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一江碧水谱新篇 沧桑巨变新画卷
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见证大江之变 ——
2021-12-06 08:00:00  来源:新华日报

“蜂巢”酒店。 本报记者 邵丹 摄

初冬,江河奔流,大地披金,扬子江畔无边光景一时新。南京浦口“春江十里”滨江带,岸边叠翠流金,江上波光潋滟,时见江豚跃动;盐城东台滨海湿地,远看水天一色,近看飞鸟翔集,“海、林、鸟、滩”交相呼应;扬州千年古运河畔,一河清水通贯南北,凌波桥上光彩流动,见证着生态蝶变与文脉传承……

11月28日-30日,新华日报与长江经济带11省(市)、黄河流域和珠三角部分省级党报代表一道,联合启动“一江碧水谱新篇 ——2021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一支由40余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走南京、行盐城、下扬州,沿着大江大河大湖大海,探寻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江苏答卷。

南京:重塑长江岸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南京是万里长江流经江苏第一站,北岸即是浦口区。站在江畔的驷马河公园,奔腾的长江与斑斓的江岸仿佛画卷般在眼前铺展。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十里造船带”。厂棚林立、机器轰鸣,39家船舶修造、港口物流、农业养殖等企业,将城市与大江生生割裂,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每年近亿元利税的背后,是落后的传统产能和巨大的生态隐患。

转变,始于2018年的一场江岸环境“保卫战”。“自2018年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工作开展以来,浦口区实施长江岸线专项整治项目47个,截至2020年底全部完成整治。” 浦口区常务副区长吴俊说,目前浦口长江岸线复绿面积达170万平方米,恢复生态岸线约11公里,临江在正屿造船厂的原址上建造了舟营公园、东龙山郊野公园、驷马河公园等生态公园,它们如绿色珠链般装点“春江十里”,成为居民流连忘返的城市“口袋公园”。曾经的“十里造船带”已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林带代替,长江浦口段28.5公里岸线焕然一新。

春风又绿江南岸,长江水生态的“风向标”江豚回来了。“最近两三年,江豚的数量明显增多了!以后孩子们又能像我小时候那样经常看到‘微笑的精灵’了。”浦口江豚观测队队员杨金龙说。

保护母亲河,岸线整治是“上半场”,做好绿色转型是“后半篇文章”,浦口区聚力把生态资源变为发展资本,全力拓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

浦口老山东麓,地处天井洼片区,一度是老山环境最差的一片区域。如今,依托悬崖矿坑,浦口在宕口修复的基础上打造了与山体相融相生的仿生特色酒店,修建了龙之谷综合体。“这两个项目投入运营后,年游客接待量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亿元,直接带动就业岗位3000个,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堪称矿坑生态环境修复的经典案例。” 浦口区珍珠泉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副主任李程说。

“春江十里”风光图绘出美丽经济产业带、废弃矿坑变身文旅打卡新地标……这些正是南京浦口区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的示范样本。

“生态利用、生态转换,已经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撑点。”吴俊说,以蓝天碧水为“生态请柬”,近几年,台积电、华天科技等一批龙头型的企业,相继落户浦口。“浦口的生态优势,是这些企业选择浦口的重要考量因素,生态环境也是营商环境。”

盐城:传承黄海林工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快看,海滩上有好多鸟!”透过记者的镜头,远处滩涂上成群的水鸟低飞嬉戏,几名渔民在滩涂上赶海,一派和谐的景象。

条子泥湿地位于黄海之滨,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鸻鹬类重要中转站,常年来此停歇、繁殖和越冬的鸟类多达400余种,超过百万只。

为了帮助来此觅食的候鸟就近找一块躲避涨潮的歇脚栖息地,2020年4月,东台沿海经济区在离候鸟觅食区最近的围垦养殖区专门辟出720亩的区域,投入百万元进行微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并实行封闭管理,打造了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被称作“720高地”。

“原先这儿是一片鱼塘,候鸟无法停歇。后来,我们通过与承包鱼塘的相关方协商,退渔还湿,营造鸟类生境。”盐城市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告诉记者,从记录的数据看,在这里栖息的珍稀物种越来越多。“比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青脚鹬,国际上普遍认为其总数不超过1000只,我们2020年在条子泥观测到1150只,2021年观测到1164只,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距条子泥不远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内,像打翻了“调色盘”,红棕的水杉姿态挺拔,翠绿的竹林随风摆动,金黄的银杏叶摇曳一地。这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总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85%,PM2.5常年在每立方米8微克以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海岸罕见的未被污染的海滨胜地。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既是“生态氧吧”,又见证着“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的黄海林工精神。据黄海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常维介绍,1965年,东台县决定在沿海滩涂几万亩荒地上,建立一座林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一代又一代林工,将盐碱地变为森林公园。

“平原森林、候鸟天堂、沿海湿地”,这是东台熠熠生辉的名片。早在2019年,黄海湿地就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和江苏省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手握黄海湿地这个世界级金字招牌,对东台和盐城而言,生态就是最大的价值、最大的责任,也是最大的潜力。”王卫国表示,盐城将守护好“独一份”的生态家底,以黄海湿地为切入点,继续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路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的“盐城力量”。

扬州:江河相连碧波漾,一江清水向北流

扬州古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层林尽染,静静流淌两千年的大运河波光粼粼。

7年前,这里可是名副其实的“龙须沟”。“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 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冲介绍,因为曾是扬州南部工业区,该区域内聚集农药、热电、皮革、水泥等80多家企业,致使三湾片区运河水质和空气质量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2014年开始,扬州对三湾片区进行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利用三湾原有运河湿地资源,启动建设3800亩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搬迁企业、拆除码头、清理违建,实施水系疏浚、驳岸改造、湿地修复,生态极大改善,还因地制宜配置人文景观和休闲设施。

长江东去,运河往来,为守护一江清水,扬州一直在不懈地努力。近年来,扬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水清河畅岸绿”为总要求,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加强运河生态保护修复,让古运河成为“新运河”。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教授、河海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陈军飞介绍,扬州以南水北调清水通道为主轴,以京杭大运河周边湖泊、河道、湿地为依托,规划建设了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占全市总面积1/4以上,为大运河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目前,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水质保持优良并局部提升至Ⅱ类,沿岸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3.9%。

环境的优化、生态的改善,带来的不仅仅是“诗意栖居”。公园旁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展示大运河的百科全书,自今年6月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60万名游客。

扬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保护、利用、传承”,全力建设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非遗文化园首开区两大重点项目为抓手,多方位全立体展示千年运河文化。

距离扬州主城区10公里之遥的江都水利枢纽,可谓一江清水向北流,南水浩荡润天下。引长江、连淮河、穿湖泊……从这里开始,13级泵站调水让浩浩长江水攀越十几层楼的高度,源源不断输往北方。

自1963年至今,江都水利枢纽共抽引江水1525亿立方米、抽排涝水400亿立方米、泄洪20071亿立方米、自流引江1328亿立方米、发电9500万千瓦时,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成功担起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使命。

兄弟党媒看江苏:长江两岸生机盎然、动能澎湃

空中拍、水中看、岸上走……3天的采风行,给媒体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贵州日报深度报道部副主任谢巍娥记了厚厚一叠的笔记,仔细观察着江苏“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一路走来,我发现‘江苏答卷’背后,蕴藏着力度、速度、温度‘三个密码’。”谢巍娥解释,力度体现在江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速度体现在江苏奋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速度与激情,温度体现在江苏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的生动实践。“江苏敢为天下先,也永远想着下一步。贵州作为长江经济带兄弟省市,应该多向江苏学习取经,与母亲河同呼吸共命运,与长江经济带同频共振,协同协调发展,才能共同谱写更壮丽的新时代长江之歌。”

“这一路,我们一同看浦口滨江绿色蝶变,赏东台滨海湿地的飞鸟翔集与黄海森林公园的翠竹临海,感受扬州古运河的源远文脉和江都水利枢纽的气势磅礴。这一行,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人文荟萃、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江苏画卷,同时也看到长江经济带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南方日报经营公司副总经理田宇一路走一路拍,用镜头记录着江苏盛景,“衷心期待这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继续办下去,让我们长江黄河流域经济带的媒体朋友圈越来越大,结出更丰硕更辉煌的成果!”

来自陕西日报的数据分析部主任席临踏上回程的高铁后,仍在短信里向记者表达着感慨之情。“如今的运河,因水而利,沉淀着千年历史的风风雨雨;如今的长江,一江碧水,演绎着经济提速前进的强音。此次采访考察活动中,我深深被江苏的发展速度、繁荣的市场经济、宜居的人文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所震撼,切身感受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转折性变化。”席临说。

“3天时间,看到了长江保护的壮美画卷,感受到了滨海湿地的秀美和灵动,也体验到了南水北调的生态担当和责任,从中可以体会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所带来的绿色动能和生动实践,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大众日报记者左丰岐表示,未来期待有机会再来江苏,再次感受江苏的秀美风景和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 潘瑞凯 沈佳暄 赵冉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