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数智时代全民阅读的传播机制升维
2025-04-23 10:36:00  作者:蔡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5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这是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第12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彰显了国家层面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探析数智技术对全民阅读深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为构建书香社会、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已成为一项兼具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的重要课题。

实现阅读内容的

再结构化与再场景化

数智化对全民阅读的影响首先体现在阅读内容上,数智技术将深度重构阅读文本的内容结构,基于读者的个性化偏好、认知层次及应用场景,动态生成适配的阅读文本,精准满足读者的差异化需求。

跨界生成,阅读内容的再结构化。未来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在两个方面革新阅读内容结构。第一,跨界集成的网络样态知识结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将对既存的经典专著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集成化处理,在保障其内容完整性及内部逻辑性的基础上,突破不同文本的内容边界和平面线性结构,让知识不再以特定的主题或者主线排列,而是从任何一个点或轴线进行多向关联和延伸,最终建构出一个网状的、关系性的超大知识库。第二,智慧生成的需求导向文本结构。未来的阅读将能够更好地服务读者,运用智能识别等技术精准捕捉人类的情感,察觉读者潜在的阅读期待,并根据读者的经历、所处场景等判断其具体的阅读需求,智能生成能最大程度符合读者要求的文本类型,如深阅读文本、碎片化阅读文本、影像文本等。这极大降低了阅读冗余和读者的试错成本,满足了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多维增效,阅读文本的再场景化。数智技术不仅可以重塑阅读内容,还能再造阅读场景,从多个维度提升阅读效率。第一,场景文本化增强感知效率。感知强调对信息的感受和接收,过去的阅读感知几乎全部来源于实体或电子书籍,而如今,虚拟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的结合可以将文本嵌入现实场景,再造一个融合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复合型场景文本。场景化文本可以充分激活实体空间的链接价值,如博物馆内蕴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让场景内的每一处都成为阅读文本的一部分,让人们的每一种感官都成为阅读的接入端口,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加强读者与文本在生理与心理上的触碰连通,帮助他们在身心双重感知中提升阅读效率。第二,文本场景化提升认知效率。认知依赖对信息的理解能力,过去的阅读认知效率与个体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但万物互联和虚拟技术的革新,将传统文本解构为可进入、可交互的动态知识场域,再造了一个多模态信息嵌合流动,多感官融合贯通的全息化文本场景,将阅读过程转化为具身的情境认知。

打造共读的新阅读模式

数智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阅读内容,还通过增进人与机器、人与人的联结,打造出一种共读的新阅读模式。该模式便于吸纳更多读者参与阅读,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黏性。

人机结合模式,阅读过程的数智技术嵌入。未来数智技术将与人类更加亲密,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成为阅读活动中的“协作者”。具体来说,阅读前,人机对话将成为阅读检索的主要驱动模式。检索已不再是静态单向地翻阅目录或索引,而是通过与数智技术进行对话来驱动,像ChatGPT、DeepSeek等都能够为读者提供互动式阅读引导,并通过阅读预热讨论帮助读者预先建立知识框架,为深入阅读做好充分准备。阅读中,人工智能的类人性使其化身为读者的“私人秘书”,不仅可以为读者答疑解惑,还能与读者深度交流,交换阅读感悟,推动读者的思维发散和创新。阅读后,数智技术会根据对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痕迹的追踪,深度分析其在阅读过程中的重点标记,收集其“停留”数据,从而为读者提供精准的阅读反馈报告,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阅读服务优化方案,提升之后的阅读效率。

人人互联模式,阅读群体的数智技术升维。过去人们的阅读是私人的、较为封闭的,但是随着阅读的数字化,人们将越来越习惯于在开放性的在线平台进行阅读,读者与读者之间出现了互联的可能。首先,共在性的虚拟阅读社区形成。数智技术可以打造一个全具身、全沉浸的虚拟阅读社区。其次,共创性的阅读群体智慧涌现。过去,知识主要由特定机构生产,而现在的数智技术可以聚集新智能群体的知识生产潜力。智能群体是指同一平台上为明确目标而自主行动的一群智能个体。在智能分工、智能辅助、智能协作等技术基础上,几乎所有的阅读社群都可以成为集体智慧涌现的群体,共创共享新的阅读知识文本。不仅如此,算法和智能大模型也可以广泛采集读者的二创作品、评论反馈等用户生成的内容,并以“群体智慧”的形式智能生成完整的文本。

数智化与新阅读主体的培育

基于上述数智技术对阅读内容与模式的革新,阅读主体也将在此过程中被技术深度影响,朝着人机协同的方向进化,并在技术平权下实现阅读权利的根本性提升。这既是技术赋能的结果,也是阅读主体在数智时代自我进化与能力拓展的必然选择。

人机耦合下的协同能力进化。随着人与技术的耦合程度日趋加深,读者的人机协同能力也会逐渐进化。一方面,思维协同能力进化。未来数智技术会以类人化“虚拟书友”的形式全面渗透人们的阅读过程,在书籍筛选、内容呈现、文本找寻等方面协助读者,并以智能预测和预演等功能帮助读者进行下一步的决策,使读者走出由个人经验局限性所造成的困境。在此过程中,数智技术将会朝着个性化的方向不断演化,不断增强与不同读者特征的适配性。同时,读者也将通过持续的人机交互,有意识地训练和优化人工智能系统,使其“思维模式”与自身更加协同一致。另一方面,感官协同能力进化。未来的阅读文本将在数智技术的重塑下转化为跨模态的流动文本,人们需要通过调动多种感官,进入沉浸式阅读场景之中。为缓解多感官刺激下的眩晕不适,人工智能将会进一步深入人体生理层面,通过智能识别、智能调整等提升与人类感官的适配性,帮助人们在多感官协同能力上持续进化,推动人们对阅读内容的全感官接收。

数据智能下的阅读权利普惠。阅读是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利,但长久以来,受制于生理、社会等因素,许多弱势群体无法保障自身的阅读权利。数据智能的崛起,加快了阅读内容的数字转化和共享进程。以此为依托,阅读数据的智能分析与精准转译得以深入开展,进而为阅读权利的普惠创造条件,使其从设想逐步变为现实。一方面,保障弱势群体的阅读权利。数据智能为许多弱势群体尤其是残障群体等提供了适应性改造,比如,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让视障人士通过语音操作智能设备,让阅读文本以符合自身需求的样态呈现;实时提供信息的智能穿戴阅读设备,可以让他们足不出户就体验到置身于图书馆的沉浸式阅读。另一方面,补偿边缘地带的阅读权利。通过在欠发达地区铺设高速网络、配备现代化的智能装置,数智技术可以有效弥合城市和乡村在阅读资源上的鸿沟,将阅读资源以数字形式输送给边缘地区的读者。湖南建设的“数字农家书屋平台2.0”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及虚拟技术,搭建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智慧书屋,让优质图书资源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总之,数智化浪潮为全民阅读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构建了一个便捷高效、覆盖广泛、充满活力的全民阅读体系。但全民阅读属于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仍需持续推进数智技术与全民阅读的创新融合,强化数智技术对全民阅读的支撑效能。唯有如此,方能推动全民阅读在数智时代实现进一步的焕新升级,让书香社会的美好愿景真正照进现实。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舒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