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正文
推动思政教育智慧化转型
2024-07-17 08:43:00  作者:顾小丽  来源:新华日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刻改变了高校教育的形态与格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工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形式更加多样,教育手段更加高效。然而,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信息过载、网络安全、价值观念多元化等,这些都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智慧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这一变革,高校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强大功能和广泛影响力,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智慧化建设,以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教育的智慧化转型需要高校整合数字资源,搭建智慧教育平台。高校思政教育的智慧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数字资源,搭建起一个高效、互动、个性化的智慧教育平台。这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对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深刻变革,高校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思政教育更加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认知特点,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数字资源的整合是搭建智慧教育平台的基石。高校需要整合包括经典文献、视频讲座、思政案例库等教育资源,将其与互联网上的优质资源相链接,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易于检索的数字化资源库。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智能标签化管理,便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迅速找到所需资料,提升学习效率。此外,高校还需要注重智慧教育平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在智慧教育平台开设在线学习、互动交流、个性化推荐、学习成效跟踪等功能模块,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因材施教。

思政教育的智慧化转型需要融合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智慧化转型迫切需要与多媒体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科技赋能,将原本静态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动态、互动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

高校思政教学队伍需要利用好“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这一教学利器,开发系列思政微课和短视频资源,将抽象理论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将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引入思政课堂,也是实现思政教学创新的智慧化转型重要手段。在思政课堂上,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创造性地重现重要历史事件、构建虚拟的社会实验场景,从而增强教学的沉浸感与体验性。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促进深度学习,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思政教育的智慧化转型需要强化在线互动交流社群建设,促进思想碰撞与思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思政教育的智慧化转型过程中,强化在线互动交流社群建设显得尤为关键。

高校应精心设计一个集在线讨论区、学习小组、主题论坛为一体的思政教育平台。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而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和同行者。同时,学校可以利用线上社群的聚合效应,促进跨班级、跨学科的合作学习项目,甚至与外校之间的联合研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样的跨域合作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激发创新灵感,促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思政教育的智慧化转型需要实施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估与反馈优化。在新时代的教育生态中,思政教育的智慧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实施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估与反馈优化策略是确保教学质量与教学公平的关键所在。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启一场从经验教学主导到数据支持的教育变革,以此推动思政教育的精准化与个性化发展。

高校需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掌握程度、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个性化学习报告,从而为教师提供即时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精准干预与优化,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受益于智慧教育。同时,构建教学反馈机制是思政教育智慧化转型的另一重要环节。高校可以设立在线问卷和匿名评价通道,鼓励学生反馈学习体验、课程建议及个人心得。教师队伍应积极倾听学生声音,将其作为迭代优化教学方案的宝贵资源,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度,还能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形成教学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与循环提升。

总之,智慧化转型不仅是一场教育手段的革新,更是对高校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深刻反思与积极拓展,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智慧化转型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未来,高校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实践智慧化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以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为社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人工智能+”精准资助体系研究》〈编号:X-a/2020/05〉)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