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正文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2024-07-22 09:32:00  作者:刘光艳  来源:新华日报

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学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命题和要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的守正创新,又体现了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下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制度安排。

首先,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必修课程。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的课程体系,对于学习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推进,能够更好地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等,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保证思政育人实效的重要措施。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需要打好各学段教学“组合拳”,将思政课建设作为重要的系统工程统筹推进。目前,各学段的思政课教育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头强中间弱”的问题。尤其是中学阶段,思政课教育质量相对较弱。部分学校对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功能重视不足,一些中职院校则因为学校经费、师资不充足等原因,不能有效保障思政课教学质量。为此,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思政课教学共同体,有助于破解当前各学段思政课程衔接不足的现实困境,确保各学段思政课育人目标的统一性、渐进性。

再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同学段思政课程的开设均需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展开。也就是说,各学段在思政课程的内容安排与设计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必须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但从当前各地区各学段的具体教学实践来看,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教学目标缺乏整体设计、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架构、师资队伍缺乏联动交流等不足。

教学目标缺乏整体设计。各学段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时缺乏具体的指向性、层次性,彼此目标较为模糊抽象,递进性不强、渐进性不够,没有充分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实施效果。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架构。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存在很多重复,缺乏递进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相关学段课程的内容设计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落实。

师资队伍缺乏联动交流。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其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师资素养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实效的取得。目前,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对于推进不同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动参与意识尚未形成,在聚力推进各学段思政教学衔接方面热情度普遍不太高。而且,各地方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也缺乏常态化的跨学科跨学段的交流研修机制和教学实践的交流平台,显然不利于思政课教学共同体的构建。

我们建议,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明确总目标和不同阶段培养目标。优化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安排,做好整体规划,厘清不同学段的阶段性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在总体的育人目标上,需要保持一致性,但具体到各学段的教学实际则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要使各学段的分目标具有层次性、递进性,不同学段之间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接受能力做好教学内容上的系统性衔接。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学段的梯度性,考虑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能力、道德水平、思维习惯、认知基础,并由此设定相应的教学和培育重点。例如,小学阶段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在于启蒙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认知;中学阶段要为学生夯实思想基础,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大学阶段则要重点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与实践的联动贯通。另一方面,各学段之间要做好前后衔接,既要使各学段分目标紧贴学生实际,彰显层次性和阶段性,又要使各学段分目标都要服务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总目标,且互相之间展现衔接性和递进性。

二是统筹教学资源,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做好资源统筹,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内容的一体化建设。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基础材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依据,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好资源整合,优化教材设计,推进教材内容的一体化构建。在教材安排上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结合。例如,邀请专家团队深入总结回顾思政课程教材编写的重要经验,并结合当前思政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尊重各学段思政教师所反馈意见建议,尽可能避免各学段教材内容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或彼此脱节的问题。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课本与现实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不同学段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中将“大思政课”讲得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

三是加强师资建设,做好师资队伍的教学衔接。办好思政课程一大关键在于强化师资队伍,要切实发挥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教必先强师。随着思政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的思政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师的整体水平、综合素养也在逐步提升。但是综合来看,在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包括,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沟通协同,不断提高教师参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能力。统筹多方资源与力量,加快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