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前沿关注 > 正文
全民健康素养,需要补短板
2020-03-06 08:26:00  来源:人民日报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能把预防关口前移,减少传染病侵害;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平均值为14.18%,距离“健康中国行动”中30%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须下大力气补上这一课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打喷嚏怎么遮挡?开窗通风多久一次?洗手为啥要六步?搁以前,您或许对此不以为然、一知半解,但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上述问题已成为网络热词,每天在手机上刷屏;再加上卫健部门、社区一线人员的反复密集科普,大家脑子里都绷紧了“讲卫生”这根弦。

疫情给所有人上了一堂健康素养课——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二楼最早开始戴口罩、从而安然无恙的那位业主,在医院照顾母亲10多天却没有被传染的女教师,确诊后有效自我隔离未传染亲友的武汉大学生……经此一“疫”,大家都意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素养,不仅关乎平时生活质量,关键时也是“救命秘笈”。各地针对疫情的联防联控实践进一步证明,提高健康素养,能把预防关口前移,让人不得病、少生病,减少传染病的侵害。

其实,勤洗手、开窗通风、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不食用野生动物……这些健康防护要求,都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等几年前就明确规定的内容。遗憾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规范并未有效发挥作用。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平均值为14.18%,距离“健康中国行动”中30%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话题,不应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而“降温”,还应下大力气补上这一课——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全培育健康素养的法治环境。完善立法、细化制度,各部门配合、多层级联动,对恶意传播疾病,或是卫生健康领域的不守法、不文明行为,应施以更严格的约束、更严厉的惩戒。

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提高传播效果。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和人们的良好习惯,仅靠卫健部门无法实现,需要各部门、专业机构、媒体和公众等共同来完成。这种传播不能是单向的——以往,健康知识普及以灌输式为主,比如社区宣传栏、官方网站、横幅标语等;此次疫情下的健康传播更注重反馈和互动,效果也更好。比如,主管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开起科普讲座,征集网友关心的问题并直播答疑;媒体利用社交网络邀请专家言传身教,通过漫画、动画对儿童开展科普……灵活多样的新形式,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带动公众参与,有助于人们提高健康素养。

切实发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守门人”作用。通过下沉服务,纠正居民不良生活习惯,督促大家树立健康管理意识,主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一方面,家庭医生、村医等基层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上门入户、在线聊天或门诊咨询等方式开展服务,并将这些工作列为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配置,以增强基层专业公共卫生服能力。

提高健康素养本质上是一个教育过程,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深度参与。让健康素养培育进校园,融入教育体系,能够实现更好的健康促进效果。

健康素养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其背后各个环节的联动,种种细节的打磨,考验着人们自律、他律的能力和水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常抓不懈,努力提高健康素养,方能防患于未然,并在危急时刻科学应对。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邱超奕   编辑:黄慧敏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